第467章 还有一条路(2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3834 字 4个月前

“明年欧洲经济就逐渐开始好转了,我们的踏板车没法和汽车比,但却是现在经济状况下的绝佳选择。欧美消费潜力巨大,创造10万辆奇迹也不是不可能。”叶关比李衡更有信心。

《罗马假日》一上映,意大利人的黄蜂踏板车销量就超过了10万辆。在之后几年里,很快攀升到了年销量过百万,直到60年代的二百万辆,到了80年代甚至销量过千万辆。就算先锋军的踏板车只占一半份额,也早就销售额过亿美元了。

这个年代信息流通有限,电视很少,广播和报纸透露的信息太少,倒是电影观影人数众多,能全面的展示产品的性能,才是最佳的广告宣传媒介。

“只可惜要毁一部经典了。”李衡感叹了一句道。

有了曼谷假日,还能再出现罗马假日?

“也不一定。我们先拍曼谷假日,是给我们做宣传片,之后也可以再拍一部罗马假日,继续植入广告。”叶关盘算的很清楚,“经典一样不会少。最多换成我们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操作发行,尊重原著,不会给经典抹黑的。”

“先拍曼谷假日看看。如果作品上乘,又能顺利在西方大规模发行,也可以替代为新的经典。”赵易插话道。

能在文化层次上扳回一分是最好的,但他觉得希望性不大。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绝对是一道极难打破的铁门槛,东方色彩浓厚的电影绝对会被西方世界所排斥。

上层建筑也受制于经济基础也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扩及全世界也是如此。

西方经济的强大才让西方文化逐渐扩张为世界主流,当然这只是指西方近现代文化,古代时期的西方野蛮史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华夏文化也是在华夏经济逐渐强大后,才逐渐被西方接受,但只是筛选性的接受一部分,尤其是那些故意揭丑的。

“世界文化阵地我们终究是要去占领,可能要花费五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但只要我们去做,从各方领域去改变,哪怕只是头发丝一样的改变,也最终能积少成多扭转主流大势。”有前世的经验,赵易更明白改变世界文化主流的艰巨性。

电影的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只是其中一方面。

“积少成多,一代代的改变下去,总能改变世界的。”想到前世的那些受到日韩和西方影响的年轻人,叶关也坚信先锋军的文化潮流能改变西方世界,“我们要先从娃娃抓起,动画片和玩具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更容易让整个世界接受。”

前世日本经济崛起后,也苦于本土文化难以被西方主流世界接受,于是日本走了两条路。

一条是继续延续脱亚入欧策略,文化形态向西方不断靠拢,但这条路越走越碰头,暴发户上来的日本想攀附自诩贵族的西方,终究还是被看不起。

另一条是利用人类共通的一些特性来模糊东西方的文化界限。动漫发展就是其中一个策略。日本拍的真人电影屡屡在好莱坞碰壁,小短腿实在没法触动西方式的审美。但二次元的世界中,东西方人物特征在模糊化,更为广阔世界的幻想背景下,新出现的文化符号也超脱了东西方的传统。

这些最容易被儿童接受,从而影响一代人的审美观。

后世来看,日本人成功了一部分,但他们的局促性也就被局限在了二次元中,连自己都陷进去了,在经济不断没落后,对现实的影响却越来越小。

“要改变世界主流文化,其实还有一条路。”赵易早有思虑,只是先锋军势力单薄,推出的时间和火候很难把握,“西方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当国际主义大潮涌动的时候,西方文化的狭隘壁垒就会被冲开一道道豁口,我们应该顺势而为,先从国际化和地球村的概念开始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