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处在敏感时期,共国际主义不能提,只能盖头换面说国际化,不至于早早站队。当然咱们这个时候还很弱小,就连国际化也不能提前说。只是一些措施和计划,应该提前准备了。”赵易对叶关道。
东联国的基础比较容易打造,但想发展出头,却很难掀开那层厚厚的铁幕,更难打破头顶压着的东西方天花板冰层,赵易这几年都在考虑破局之策,平时也和叶关李衡商讨,但三人都不过是中人之姿,就算这几年的历练,也难超脱世人,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赵易只能采取笨办法,利用前世的一些见识,一点点的去改变。
无论是苏俄的国际主义,还是美国的国际化,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科技进步让交通和交流更加便利,地球村会逐渐成为现实,国际化也就成为未来的趋势。
这个国际化不是美帝未来宣传的那个世界分工的国际化,而是在全球各民族各文明加大交流和沟通的国际化。每个文明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就算想避都避不开,不自觉地会被国际化改变一部分。
没人能比三人更明白未来的国际化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让先锋军未来的破局占得了一步先机。
“要想出头,就得让别人听到我们的声音。不止要让别人听见我们的声音,还得听懂,听明白,才能准确地掌控话语权。”赵易感触道,“为什么音乐能跨越国界?因为音乐是人类共通的可以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为什么好的电影能流行全世界?因为人物的喜怒哀乐都能让人看明白。语言和文字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流的,为什么不能统一?”
“世界语?”叶关一点就通,“车同轨,书同文?”
“也可以说是世界语,但不是原来那个有些狭隘的世界语。”赵易笑道,“既然要灭其史,就要先灭其文。那么我们要挑动西方权威,也要先从语言文字开始。”
在很早时候,就有人想世界大同,试图用同一种语言重塑通天塔。
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希望语,也就是国人直译的“爱斯不难读”语,最为流行,成为后世世界语的代表。
但这个世界语,缺乏文化基础,也缺少强力推手。
作为近代世界文明核心的欧洲,拉丁语和法语、以及后来居上的英语,只能说是欧洲的主流。诸强割据下,尤其是德国和俄国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更没法以原来的一种语言来统一。
谁也不肯放下本国文化和巨大的利益来迁就别国,愿意这么做的国家一般都是小国和弱国,他们的世界语方案偏偏难以得到更多的支持。
一种非本土的语言代表着知识隔离。欧洲以前盛行的拉丁文成为贵族文,就是贵族对平民的知识隔离。
“你丫的,听都听不懂,乖乖地世世代代去当平民。”
纵观西方世界,就算一直到后世,一直都对知识分层垄断。
哪个国家也不会轻易允许其他语言替代为本国主流?一旦让另外一种语言成为主流,就意味着本国所有的人,包括受本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人,都他-娘的成了文盲了。
欧洲语言很多字根相近还好说一些,像华夏这种象形文字和英语那样的表音文字差距那么大,更蕴含着重重陷阱。
你农村娃再聪明,能自学语文、数学,能自学英语吗?山村英语老师能有一口伦敦腔吗?上大学英语必考,听力分值还越来越高,差个十分二十分可能就是天壤之别,难以接受高层次教育,也就意味着逐渐的某种固化。
这种知识隔离和垄断,有些是被动的,有些是主动的。
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前是英法,英语和法语以及文艺复兴起就流行的拉丁语是科学界的主流。
想要强大汲取科学的营养就需要学习上述这些语言。
一道语言关就隔绝了很多人的努力。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英语将逐渐成为世界主流,尤其是当第三世界兴起后,除了已经受其他殖民文化影响深远的那些殖民国,为了方便也更多愿意选择单一的语言,加上美国人在引领科学前沿,英语才更加突出。”赵易继续道,“要想学好英语,尤其是那些不规则变化的英语,就需要了解那些不规则变化后的文化内涵,不断地接受人家的文化洗礼。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影响不是更深远?
这种影响西方人都明白,就算以后华夏经济崛起,为了做生意学学汉语,但也只是少数人,让华语真正成为世界主流语言之一,却别指望人人都学华语。就算华夏以后科技发达,华语也只会成为西方世界隔离贫困平民知识的手段,不会真正普及。
其实国际主义要想获得更多的拥护,语言这一关就得解决好。
世界语本来有这么一个推广的好机会,可惜苏俄大沙文主义太严重,他们只为自己考虑,力推俄语,错失了扩大共际主义影响的一个好机会。
其实以世界语带动国际化,这样的旗帜很好用,一点都不比美国人的柿油和皿煮口号差。”
“对,为了子孙后代不学那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