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赫本,咱们就拍一部《曼谷假日》。我琢磨了,咱们地盘上也就曼谷最合适。万象太正统,西贡不安全,曼德勒现在到处是建设,形象差了点,下一步要以工业为主发展,不适合外人来。新加坡地方太局促,西方风气浓厚,显示不出我们的特色,还容易受外界干扰。清迈风景是不错,但那里已经是我们的科研中心了,很多地方不适合外人来。也就曼谷名气大,地方也大,景致不错,我们控制得比较全面,适合下一步的形象提升,进一步开放。”叶关早就有拍电影的打算,
“借着这部片子,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产品塞进去,这种软性的植入广告比我们主动去欧美上门推销效果要好得多。”
“嗯。不错。”赵易点了点头。
现在不是后世,就算是日本人的商品,也被扣上了假冒伪劣的帽子,很难在西方世界推广。更不用说东联国这样的新兴势力了。缺少品牌支持,先锋军想在欧美地区扳回贸易逆差的劣势会很难。
在二战刚结束的十几年,西方产品的成本并不高多少。机器大工业生产就抹平了人工成本的劣势,况且这个时候的西方人工成本也不算高,只有随着红色主义在全世界盛行,有苏俄这样的一个巨大威胁的存在,为了安抚国内,比着苏俄的福利标准才拉高了西方福利标准。
后世享受到西方福利的人最不应该忘记苏俄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个年代肆无忌惮地榨取最大剩余价值才是西方资本世界的主流做法。后世全世界高福利体系不断出问题也不能不说是和苏俄这个红色帝国的倒塌没点关系。
现在工业基础还没打稳的先锋军要想凭着物美价廉来竞争,都不一定能在欧美打开市场,也唯有以创新来致胜。
创新容易,毕竟有三人的金手指,但向西方世界推销却困难多了,世界话语权都在人家手中握着,更不用说西方老家的舆论了。
没有实力就别迷信专利,那玩意是实力相当的西方世界之间的交易规则,也是西方世界来薅第三世界羊毛的利器,真要凭着别人的规则来对付别人很容易被坑。就算有新奇的东西,也容易被压制住,被人用其他门路的创新绕过专利,吃掉最丰美的头汤,才能捡到残渣剩饭。
先锋军也在建立自己的海外宣传舆论阵地,但这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确立起来的。用钱买报纸和电台容易,但让舆论界来为先锋军说话却难。
要想有效果,需要潜移默化地改变。
文化也有壁垒,电影的效果也不止是广告。
“明星效应能带起一股流行风潮。到时候赫本可以骑着我们的踏板车,挂着我们的立拍得相机,家里用着我们的新电器,抱着我们产的新玩具,会不会让我们的产品销路更好一些?”叶关打了个响指得意道。
“踏板车广告的效果应该不错,我记得意大利人的那个踏板车就是因为赫本更加出名的?虽然现在意大利人的踏板车也出来了,但他们绝对争不过我们。”李衡攥紧了拳头。
意大利的黄蜂踏板车在46年就出来了,先锋军的踏板车也是同一时间,略早了一点点,但在欧洲推广中并不占优势。意大利人的踏板车还是出现了,并和先锋军的踏板车专利打起了官司。
踏板车的雏形在二战前就有了,战时意大利和英国人都有类似的军用摩托车,但专利却有空缺。二战末期,先锋军抢先一步在美国注册了专利,却在欧洲遭到了各种刁难和无视。
此时的意大利产品虽然也差了一点,却在西方人眼中,却比东方的东联国更值得信赖。
偏偏这脚踏车是先锋军在交通类的主打产品。
先锋军对自行车需求很大,基本都用于本国使用,就算出口也竞争不过欧美那发达的自行车产业。
汽车更是如此,就算出口量大了,先锋军都不一定满足原材料的供应。仅仅钢铁一项就限制住了汽车产能的爆发。
摩托车同样是西方的强势,先锋军的普通产品根本挤不进去,唯有推陈出新,三人一致决定推出了踏板车。
在46年1月份推出的踏板车,在46年当年就销售了3千多辆,其中包括欧洲的1200多辆和美国的8百多辆。
销量受限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无论是材料还是加工制造还有运输通道,都被战争拖累了,使得意大利的黄蜂牌在欧洲占据了优势。
在47年停战后,更多的资源倾向了踏板车的制造,截止12月份上旬,国内国外一共销售出了1.1万辆。
踏板车和大众汽车厂一起,都是用了三个人字叠加的众字加圆圈标志,只是根据产品档次的不同,又分割出了小绵羊和精灵两个子品牌。
先锋军的踏板车产品类型已经逐渐丰富,有钢铁车架的平民型,还有铝合金车架或者铝合金蒙皮的高档货,甚至还有了塑料和玻璃钢的概念车型。
产品线比较多,平均售价又都压缩在了150美元以内,这让大众牌踏板车在经济逐渐复苏的欧洲逐渐流行,就连汽车业占据优势的美国也慢慢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