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汉华等级(1 / 3)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4584 字 4个月前

“最近盐原料不足吗?”在李衡巡视工厂时,跟随的侯德榜也问起了缺盐的事。

在先锋军提前预防和及时抢救下,范旭东在45年躲过了急性肝炎这一灾,只是他婉拒了先锋军的邀请,继续留在国内养病坐镇,倒是安排了侯德榜等人来帮助东联国建设盐化工产业。

经过两年的建设,先锋军分别在曼谷、仰光和吉隆坡建造的三处盐化工工厂,现在已经大规模投产。

目前纯碱年产量将会超过10万吨。所需原料基本都来自海盐,更是翻倍。但现在社会上缺盐的谣言却传得沸沸扬扬,不能不让侯德榜担心已经全面开工的几座工厂。

“侯总工,不必担心,盐原料要多少有多少。前一段时间我们晒的海盐确实出现了一些短缺,但我们不是还有煮盐吗?利用电厂余热,各地的煮盐效果还不错,两个月下来我们又多了2万吨精盐。”李衡笑着安慰道,“万岛群岛那边现在可是旱季,那边的盐场已经加大了生产力度,还新建了2处盐场,每月收盐已经超过了2万吨。”

东联国毕竟也是横跨了三十多个纬度,还有一部分在南半球。虽然同样有雨季旱季之分,到来的时间可不一样。

比如曼谷这边还是雨季,要持续到10月份,万岛群岛那边的雨季要到10月份才开始。

之前中南半岛上的出产的海盐足够,万岛群岛那边又不安定,也就没人在意,只有几个小盐场就近供应群岛附近,但现在一下子出现了盐危机,才让三巨头警觉,觉得得充分利用起这个时间差,也能充分提升盐场人员的效率。

盐场的盐工可以就近吸纳临时工,但正式的技工人员平时忙的时候一直急缺,雨季来时又闲得没事可做。

利用各地雨旱季的时间差,可异地调动人员,充分利用起人力资源。不止中南半岛和万岛群岛,就连中南半岛上各地的雨旱季也有时间差,可以灵活调动,以弥补人力上的不足。

这两个月就是紧急抽调了一批人员去了万岛群岛那边,只要肯投入,盐场建设和扩大很快,终于赶在雨季来临前,抢收了一波盐。

虽然那边雨季要来了,但进入10月份,中南半岛上一些地区的雨季也将过去,就算一些地区的凉级不利于晒盐,但已经可以有所产出了。何况各地盐场选址早就针对气候选了雨水少、日光充沛,风力足够的地区。

到了现在,盐缺口已经及时补上了,有些人传出的谣言晚了一步。

“真要缺了,我们也可以从华夏进口嘛!从长芦到这边的海船很方便的。”李衡爽朗一笑道。

侯德榜笑着点了点头。只要有钱,什么地方的盐买不到?印度和澳大利亚都有可进口,就算是从遥远的美国也能买来,最多运费高昂一些,让成本激增,没利润可言。

“万象那边化工厂已经准备投产了,也能产盐。”李衡又提了一句。

万象化工厂是综合工厂,侯德榜也参加了设计和建造。

有了金陵那边那座化工厂的经验,再造一座比较容易,而且在获得了德日美相关设备的基础上,还能继续提升产量和品质。

万象的化工厂规模最大,充分利用了万象附近的盐矿,现在设计日产各种钾盐200吨、合成氨100吨、硫酸150吨、硫铵300吨、硝酸50吨。

侯德榜亲手设计,他自然知道这座综合化工厂还产氯化钠,只是大部分都被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滚入了制碱体系中去了。但要是有所需求,一天至少能抽调出120吨精盐,用于弥补民用市场的不足,还能抽调部分调剂向其他盐化工厂当原料。

另外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曼德勒和呵叻两处综合化工厂。其中曼德勒虽然偏向于其他化工,呵叻却也是充分利用呵叻盆地的盐矿,也能提供大量的精盐。

“嗯,我很放心。”侯德榜感慨道。

他在先锋军这边待了两年了,亲眼看着各个化工厂从无到有,快速建立起来。先锋军干实事的做派让他看到了一些希望,国内暂时看不到希望,未尝不能从先锋军这边下手曲新救国。毕竟先锋军开疆辟土也是华夏人的骄傲。

“对了,侯总工。”李衡想起了一件事,直接说道,“你的档案资料需要整理一下,院士评选要开始了。”

“我,院士?”侯德榜有些吃惊。

先锋军要建立科学院的消息,他早就知道了。

从年初就有消息透漏出来。

“我们需要比国内抢先一步了,才能留住人才。”东联国建国前,赵易就提出了建立科学院的建议。

他说的国内是指华夏,华夏此时有中央研究院,名誉会员也就相当于院士,正规的院士还要等到48年才选举产生。

东联国建国后,就直接建起了国家自然科学院、国家社会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但同样没有院士。

东联国高级人才稀缺,寥寥几人就称院士,无疑会让人怀疑其中的水分。

院士一般都是终身制,为了以后方便调整,不至于拉低整体水平,三巨头选择了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