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农村不是我们发展的重点,但农业问题却是决定我们生存的大事。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什么时候都不是小事,况且在工业基础还没有夯实前,经济作物是我们经济的主要支柱。”这一点赵易已经不止一次的强调过了。
无论是粮食还是橡胶,都不能只靠天生天养,肥料管理都得跟上,就连水利也不能只靠天吃饭。
东南亚地区雨水是不少,但却很集中,雨季往往成涝,旱季却往往雨水不足。
东南亚地区虽然已经是粮食丰产区,却也有更大的潜力可挖。先锋军兴修水利,不止为发电,也是了防灾止涝,灌溉农田。
肥料也是如此。
热带丛林看上去很繁茂,其实很脆弱。整个自然循环系统的养分大头都集中在地面以上的植物身上,积累下来的黑土腐殖层很少。
原土著不善精耕,烧荒成田,头两年还有草木灰和原来林木土壤中积累的养分供给农田营养。但雨季一来,缺少了森林的保护,大雨冲刷下,土地养分很快流失,耕地也就很快贫瘠,不再丰产,又加上不善管理,野草丛生,虫害蜂起,土地肥力耗尽,只能弃地,重新烧荒,破坏森林。
此时技术条件差,东南亚地区还是地多人少,有大片森林可以开垦。到了后世,东南亚人口激增,开垦破坏森林的规模日益扩大,对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些恶性循环的后果已经显现,只是还不到临界点而已。
华人擅长精耕,先锋军头两年开垦的土地还不那么明显,但高温多雨的天气让淋溶作用更甚,雨水溶解了钾钠镁钙等可溶矿物质,也在逐渐让土地失去养分,对肥料的缺口也就越来越大,不得不提前筹谋。
华夏南方地区也常见东南亚那样的红壤和白壤,同样是含不易溶解的铁氧和铝氧成分多,但华夏先民用勤劳一代代精养,一样创造出了江南水乡和珠江生态农业的奇迹。
有大工业基石的支持,赵易也有信心再创一个农业奇迹。
“东南亚要发展好农业,首先要兴修水利。东南亚很多土地残留的富铁氧富铝氧基层容易胶结成块。多雨水的时候,很难渗透,容易形成涝灾,干旱时候又缺少地下水涵养,容易导致农作物缺水。”根据以前的一些经验,和从二战起就开始的农业调查报告,赵易把兴修水利放在了发展农业的第一位。
华夏数千年前就有大禹兴水利抗天灾,统一各部落,才夯实了大夏的根基。东联国作为一个农业国,能调动全国物资和人力的水利工程将陆续展开,赵易怎么重视水利都不为过。
“调整了水,才能谈梯田和塘基生态系统,才能留下和积累土地养分。同时调整了水,调顺了排水和灌溉,才能谈肥。东南亚这边土壤多偏酸性,缺磷、钾等微量元素,有机物容易损耗。沼气池的肥料是有益的补充。它这样的缓释有机肥不止能提供氮磷钾,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改造土壤。
另外沼气肥也应该和蚯蚓养殖配合起来,沼气肥可饲养蚯蚓,蚯蚓能喂鸡鸭,还能喂鱼,顺着这条线把村庄、农田、池塘都有效链接起来。”前世有过研究,赵易对这些都很熟悉了,
“农业方面,咱们也要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矿产资源。
比如火山灰,不仅可以造火山灰水泥,还是良好的土壤调节剂。碱性的火山灰不仅能中和那些酸性土壤,还能带来磷钾等元素,是可以直接利用的天然肥料。
我们地盘上的化肥原料还算比较充足。
比如磷肥。
越南甘塘磷矿,毕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属于亚洲第一储量,法国人和日本人掠夺的那些并不伤根本,现在已经恢复生产了,暂时能供应国内需求。内陆云贵地区,有一些大型甚至特大磷矿,靠近边境的我们这边以后也可以加大勘探力度,说不定会有新发现。另外海岛上鸟粪石矿以及鸟粪和捕鱼业的鱼骨鳞片残渣等含磷多的有机肥料也要综合利用起来。
我们在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磷矿现在运到我们这里,主要供应欧洲,不过每年可以抽出3条万吨船从摩洛哥进口一部分磷矿石。
另外我们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磷矿也已经正式开采,直接出售给美国人的利润可支撑每年运输5条船来往我们这边,而且是直接借助美国人的运输力量。
此外华夏磷矿也能进口一部分,只是华夏磷矿富矿少,贫矿多,不如留给华夏国内以后发展用。现在我们可利用的磷矿已经足够了。
氮氨肥料或许麻烦一些,需要重点倾斜向军工生产。但我们的钾肥却得天独厚,万象附近就有丰富的钾盐矿,还有呵叻盆地的富矿,都很容易开采。”
先锋军的化工产业规模并不大。尤其是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因为缺少原料,现在规模维持军工和工业基础所需都很吃力,根本没有太多能力供应向农业。三巨头提出进口石油的计划,不止是考虑汽车和电厂的燃料,还有扩大石油化工规模的打算。
不过,后世一直卡华夏农业脖子的钾肥,东联国却不缺。
后世老挝发现了大规模钾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