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地方,下令各地自查钱粮亏空,有亏空的谁亏空谁补上,且弥补亏空的时候不得加重百姓的负担,没补齐的一律严办。
粉饰太平掩饰亏空的也别着急,皇城司和六扇门的探子也不是光吃饭不干活,尤其是六扇门,刚成立不久正需要大功劳来打响名气,江湖人也不怕得罪人,藏多严实都能给扒拉出来。
什么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有一件算一件都能扒拉出来算总账。
当官的欺上瞒下还能抱团,官员家属的警惕性可没那么高,多来几个“我爹是xx”国库想不充盈都难。
所以凡是存在贪污受贿行为的官员不能只查官员自己,还要严格控制其家人,说抄家就要抄的干干净净,禁止家属私下变卖财物,有变卖的也要追回。
有罚还得有赏,抄家的差事那么得罪人,办得好的得有奖励,这样才能让办差的人更有动力。
这一波清理下来不光财政状况能好一点,顺带着还能给
臃肿的官员群体减减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希望官家和相公们安排的时候小心点,千万不要把他暴露出来,实在藏不住的话也没关系,他还有第二手准备。
感谢雍正皇帝,感谢后世层出不穷的清宫题材作品,感谢所有能感谢的一切,这次真帮了大忙了。
还有朝廷每年弄的那个预算,这个问题他想说很久了,就是怕被三司官员冲上来围殴。
实在不行换个算法,都叫预算了好歹算明白再上报。
就拿军费来说,诸路转运司有“漕计”,各州有“州计”,虽然明面上赋税由中央朝廷来分配,但是军需预算大部分都是边境各地的转运司自行分配。
军费批不下来挨骂的是负责审核的官员,但是看完军中提交的预算单子,就是皇帝来了这事儿也是转运司的官员有理。
要钱的时候动辄几十万钱上百万钱,将士军饷多少不清楚,军需甲胄多少不清楚,军中马匹草料消耗不清楚,伤员治疗消耗不清楚,抚恤金下发多少不清楚,所有都是大概需要多少钱,九十万钱还能反向抹零到直接报一百万。
什么都不清不楚,转运司哪敢批?
武将地位越低越不愿意提升自己,派文人去管文人又瞧不上后勤的活儿,军中文臣一个个的都觉得自己看了几本兵书就是用兵奇才,负责军需的又觉得军队大老粗什么都不会沟通不来,于是文武之间关系越来越差。
苍天啊,这能行吗?
实在不行就再梳理一下三司的工作内容,梳理清楚之后加个会计司来总理会计核算事务,以后所有财政相关的事务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核算上报,到中央这一级由会计司统一进行考核勾算,这样年底查账也能比现在好查。
还有税制,要不看看分税制?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怎么划分,收入怎么划分,还有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说起这个他可就不困了,回头有机会他能写本书来单独介绍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时代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制度适不适合现在他不确定,但是后世在用的制度肯定他们现在用的合理。
别管合适不合适先拿过来参考参考,灵感有时候就是这么来,万一哪位大佬迸发出适合大宋现状的最优解他们就赚大发了。
小小苏奋笔疾书,思路顺畅下笔如有神,一晚上没睡也不耽误他第二天早上起来精神奕奕。
收拾收拾去吃早饭,吃饱之后让爹娘做好他接下来要搞事的心理准备,在老爹抡板凳之前撒腿就跑,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如此丝滑不愧是他。
程夫人让下人收拾餐桌,顺便安慰旁边的老苏让他不要紧张。
他们家仨小子都有分寸,再闯祸也闯不到哪儿去。
子安还算好的,至少搞事之前知道打声招呼,另外两个连招呼都不打,等他们知道的时候事情都结束了。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拦又拦不住,想干什么就让他干。
苏洵磨了磨牙,算了,儿子大了不听话没关系,过两年小孙孙走走路会说话了他教小孙孙。
这天之前,没有人能知道一份奏章究竟能闹出多大动静。
除了看到奏章的人。
抄家计划在政事堂的宰相副相们手里传了好几圈,传到最后放到桌上,愣是一个要碰的都没有。
这是一晚上能写出来的东西?
前面的抄家他们能理解,后面那些是什么意思?那小子想把大宋的财税体制从头到脚都换一遍?
等等,他们有点头晕,王介甫你坐下,这事儿得好好聊。
一个王介甫就已经够激进了,怎么还能有比这家伙更激进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安石干巴巴辩解,“真不是我教的。”
虽然他平时的意见也很激进,但是和那小子相比还是他更稳当。
再说了,他要是能想出来这注意他早就自己干了,还用等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