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成为大宋的宰相之一。
之后没两天,把文相公骂到离开京城的审官院一把手韩绛韩大人也因为中伤宰相被贬出京。
文相公前脚去大名府,他后脚就去商州上任当知州。
还有王珪王大人,这位倒是没有中伤宰相,他是家里有事直接请辞,好好一个翰林学士就这么带上行囊包袱款款的回了老家成都府。
韩绛和王珪都是今年春闱的考官,苏景殊对他们还算关注,除了这几位,还有好些以各种理由出京前去边地各州任职的官员。
边地各州府也要有官,朝廷派人去那边任职再正常不过,但是全部从京官中选人就不太正常了。
在官家这么安排之前,那些地方从来都是被贬的官员才会去的。
如今这虽然也是被贬,但是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他们被贬的理由根本立不住脚。
宰相被弹劾很正常,朝中有谏院和御史台这两个时刻盯着文武百官的监察机构在,是个官
都跑不掉被弹劾,宰相身居高位更是被弹劾的重点人物,有时候出门去酒楼吃饭花的钱多了都能被弹劾。
只要不是什么大错,皇帝从来不会拿那些鸡毛蒜皮的弹劾来问罪。
醉酒花间提醒您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现在可好,先是文相公升官加爵明升暗降离开京城,再是弹劾的官儿以中伤宰相为由同样被贬,怎么他们俩提前商量好的
总不能是官家觉得文相公主和不好,所以特意让他去大名府看看和辽国接壤的地方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好让文相公从主和变成主战吧
而且要是只出现一对这样的也就算了,偏偏这次被贬的官员中有好些都是因为被弹劾或者是弹劾别人,那么多人因为这种立不住脚的理由被贬出京,只要不是傻子肯定能看出来其中有猫腻。
官家这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他到底是想不想让人看出猫腻啊
小金大腿那里没打听出什么,包大人这儿能不能有点儿坊间不知道的小道消息
小小苏神秘兮兮的打探消息,满怀期待的等包大人给他讲官家的计划一二三。
然而包拯只是笑笑,“官家自有他的用意,我等为臣者只需听命行事,不要打探那么多。”
苏景殊坐回去,乖乖的给嘴巴拉上拉链,“好的好的,不打探。”
明白,官家的安排是朝廷机密,他想打听还不够资格。
没关系,反正早晚都能知道。
机密不能打探,那就换其他的话题。
小小苏这次换个人问,“公孙先生,您知道登州沙门岛是什么情况吗”
他要去登州,在去之前最好把能打听到的消息都打听出来。
政务之类的要到地方才能知道,能提前打探到的都是坊间传闻。
登州实在太过偏远,京城百姓谈及的不多,但是十句里有五句都会提到沙门岛,想不在意都不行。
不光百姓谈及登州会提到沙门岛,他想到登州时第一反应也是沙门岛。
大宋的刺配分等级,宋刑统中是这么安排的,配隶重者沙门岛寨,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
犯了事儿的人按照罪行轻重分为刺配本州、刺配邻州、刺配五百里、刺配一千里、刺配两千里、刺配三千里,以及刺配沙门岛或者其他地方。
看这个等级就知道,刺配沙门岛比刺配三千里还可怕,被刺配到其他地方可能还能等到朝廷大赦天下,到沙门岛就别想了,基本没有活着出来的可能。
沙门岛的凶险可见一斑。
不过别的地方当监狱也就算了,沙门岛所在的登州蓬莱县一听就知道是个仙气飘飘的地方,怎么把最可怕的监狱设在那儿
公孙策拿出纸和炭笔,画出登州沿海一带的大致形状,“景哥儿看,如果把你放在沙门岛,四面环海没有船只,你能逃出去吗”
为什么把罪大恶极的犯人流放去沙门岛当然是防止他们越狱逃亡危害百姓。
但凡是下了大狱的,尤其是流放沙门
岛的重犯,大部分都会武功。
不会武也犯不了那么大的罪。
可是在罪不至死的情况下不能直接判死刑,于是就只能流放,仅仅靠狱卒就想管住那些大盗悍匪很难,朝廷只能在流放地上下功夫。
沙门岛四面环海,如果不会水没有船,就算逃出监狱也是死路一条,就算会水,朝廷控制住水路也能让他们无处可逃。
大宋曾经也试过将重犯流放到边陲一带,但是那样做并不安全,犯人不会想着效忠大宋,更不会觉得通敌叛国有什么错,一旦中途逃跑就是给敌国送刀子。
辽国西夏时时刻刻想着进攻中原,大宋崇文抑武,边防本就是难题,那么多穷凶极恶的犯人逃去敌国对大宋危害太大,就算流放也得流放个逃不出去的地方。
苏景殊想了想,有些迟疑的吐出两个字,“琼州”
四面环海没法跑,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