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可能是鸟兽携带过去的种子新长出来的,早了这么多年没发现也是正常。正当他准备加大人力物力,扩大搜索范围,赵易却给了他一个提醒:
“杂交水稻伟大不伟大?伟大。杂交水稻好吃不好吃,说实话味道一般。但后世华夏粮食不足,我们要解决温饱问题,在特殊情况下一旦欠收和灾害,还得考虑生存的问题,就必须要首先解决粮食多少的问题。产量才是第一位的。后世华夏解决那么多人的温饱,除了化肥的普及和水利基础建设不可抹杀的功劳外,杂交水稻的高产功不可没。就冲这个,我们也必须要研究。但现在的主要精力不能放在这上边。”
“现在?”李衡原来的计划确实要快速推出杂交水稻这样的神器的,不止考虑东联国这边,还考虑到华夏那边,等到新华夏建立,这会是给那边的最好的礼物。
“你觉得我们现在缺粮食吗?”赵易反问道。
“不缺。”大量杂粮的种植以及以粮为本的政策,让东联国人不愁吃喝,就连当地的懒人都能饿不死,更不用说有低保依仗的华夏移民了。先锋军今年已经安排了出口三百多万吨粮食的计划,新建粮仓的速度赶不上储备粮增加的速度。
“可华夏缺粮,缺口还很大。”李衡低沉道。
“我这里有份数据,华夏在36年的谷物产量应该是最高的,大约1.5亿吨左右,现在收到战乱影响,去年估计值可能只有1.2亿吨左右。等到新华夏建立,粮食产量还会提高,人口估计不会超过5.5亿吧,毕竟原来建国初统计也就在5.4亿多人。如此真平均下来,每人年消耗粮食应该不会少于230公斤吧?考虑到现实影响再缩水,靠这个干体力活是不好支撑,但已经保障让人饿不死了。”赵易道,
“事实也是如此,新华夏建国后有了政府强有力的组织调运和救济,大部分时间内,你可以说华夏穷,吃不饱饭,却极少有人再饿死。
所以华夏除了在面临巨大天灾和特殊战备时,大多数时间对粮食的数量需求并不是很急迫,并不需要我们伸手太多。
华夏自己能组织恢复生产,利用现有条件达到粮食生产最高产量并再创新高,才更实际。
这其中也包括解决肥料和良种的问题,以及兴修水利的问题。我们先在这些方面给华夏做个好的示范,总比华夏盲目去摸索更好。
单就良种而言,正常筛选出来的稻种,我想也会更受国内欢迎。”
“正常筛选?”李衡听出了赵易在这几个字上面的强调。
“杂交水稻可是有个特性,种子没法自然留种。用别人的种子,你放心吗?春秋吴越争霸中的粟种蒸熟的事虽然不知真假,但老祖宗肯定早就注意到种子危机了。”赵易点破道。
“我们可以把种子和技术都给他们。”李衡急道。
“短时间内,我们就能肯定杂交水稻的有效性?没有一二十年的摸索,谁敢保证这样的种子不会出问题?历史已经变了,我们的杂交水稻性能不彻底摸透,你放心这样的种子早早推出去?”赵易道,“别忘了之前的香蕉灭绝事件,单一的品种谁知道其中的风险有多大?没有摸透杂交水稻的属性,万一一个特殊植物病毒下来,造成的灾难可就大了。
粮食这么重要的东西,最忌讳单一性,就像爱尔兰的土豆灾荒。宁愿多几个品种,多几种选择,哪怕产量低一些,也比那种毁灭性的打击要好。
后世杂交水稻产量再高,也没见都种这个。粮食安全不止是数量上的安全。
现在技术还没有那么完善,若是杂交水稻表现太好,挤没了一些当地原种的生存空间,还不知道会损失多少。
物种多样性亟待建设。
华夏国内很长时间内主要需求还是产量,很难说能保障当地一些低产量原种的生存。还是多留出一些时间,我们多做一些研究,尽量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好。杂交水稻不是不研究,而是需要研究很长时间,不着急大面积推广。
无论是华夏国内还是我们这边,充分筛选抵抗风险更高的当地原种,健全良种体系,在水利和肥料上多下点功夫,科学管理,产量已足够我们的当下需求了。
就算华夏那边人口再多些,难道我们这块粮食丰产地的地盘还担不起华夏后花园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