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老把式不如新把式了!”韩老帽缠起了烟斗,一边慢慢塞入扎着武装带的腰里,一边长叹一声。
“老帽,啥新把式?”旁边的徐老头莫名其妙。
韩老帽摘下头顶的军帽,露出已经秃了大半的花白脑袋,使劲挠了挠,才扣上军帽,下巴翘起,朝着银幕努了努。
徐老头愣了半响,才明白过来是电影里刚播放不久农业知识。虽然才二十分钟,却讲的很详细,一些方法也跟国内种田方式不一样,起码和韩老帽这个种田老把式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俺在家里时,一亩地能收三四百斤麦子。”对别人的质疑,韩老帽常常端正了帽子和别人吵几句。
韩老帽戴帽子已经三十多年了,他爹临死前就只给他留了个狗皮帽子,那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家里那条大黑狗死后留下的半张狗皮做的,另外半张狗皮被逃荒时设卡的军爷拿走了。那顶帽子他戴了二十多年,毛都掉秃噜了,皮子也破损的没法补了,最后只能凑成半只手套。
接下来这些年,韩老帽换了好几顶帽子,最实惠的是军帽。国内好几路军队的帽子他都戴过,有的是捡了死人的帽子戴,也被拉过壮丁真当过兵。
抗日战争打完,他就跑回了家乡,但家里没几个亲人了,眼看着国内再次动荡,他选择了继续逃,想起军队中他们提过的先锋军,为了能获得一块一年三熟的土地,就数千里奔波,来到了东联国。
在这里同样没有参军的他,还是在农场中戴上了先锋军的军帽。
绝大多数移民没几件好衣服,作为低保福利待遇的一项,先锋军三年之内可以免费提供给两套衣服。
最方便的衣服就是军服,有足够的储备还结实耐用。
“谁知道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军队?”就算是简化了很多配件,让很多国外特工也看得眼晕,虚虚实实间一直猜不透先锋军有多少军队,也难以判断先锋军主力所在。
或许前几天在农场中还是一群穿军装的老百姓,说不定过几天就换成了一群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了。
当兵打仗超过三年的韩老帽拿起枪就能当一名民兵,他可是必须得参加民兵训练,周围并不安定。不过他更喜欢种地。
他自夸的没错,在周围土地一般亩产一年二三百斤的情况下,他能在靠天吃饭的田里收获三四百斤。
这是一年下来一季多的产量,种了麦子还能种点豆子红薯什么的总产量,单纯一季他自觉能种出三百斤的产量。听闻有一年能种三季三熟的土地,他就想过,能否一亩地一年收一千斤?
“这里只种稻谷!”也有人打趣韩老帽。
“稻谷俺也会种,能收五六百斤。”韩老帽不服气道。
稻谷收获的比麦子更多,韩老帽种过一回,给长官种的地,辛苦了两个月还没有收获就打仗离开了,也不知道产量如何。但他听别人说过,一年能收五百斤,不妨碍多说一点。也不是吹嘘,他自觉要让他细心伺候,产量绝对要高一点。
“这算什么?人家一年能收一千斤。”四十岁的韩老帽在农场里真的像个大爷,对很多人都冷着脸,让有些人看不惯。
“一千斤?这么好的地,这么好的天,那么多水,还能一年收三回,还有那什么肥,让俺俺也能。”韩老帽立时瞪眼道。
“人家不是一千市斤,是大斤,一千公斤,也就是那个一吨稻米。”先锋军公布的这些度量衡新单位移民们也慢慢熟悉,经常和老标准一起混用。
“一吨稻米?不可能!”韩老帽没成家,最近大半年全花在种地上了,对这边的耕地也有了一个大致概念,若是操作好了,一年千斤他能完成,但再翻一倍,打死他也做不到,也不相信有人能做到。
“咋不可能?电影里都演过了,就在曼谷那边。”
“电影?”韩老帽愣住了。
他昨天在值班,自然没看到农场放的电影,今天才准备看的,没想到听到了这么个消息。
到了傍晚,韩老帽早早地就赶来了,看着一群孩子打闹,还看到至少三对男女的身影隐没在远处的丛林中,好不容易等来了电影放映。
幸好这些农业纪录片都在放在主片最前边放映,还是和昨天一样的内容,韩老帽终于等来了他要看的东西。
“筛选良种、化肥、科学管理、试验田……?”之后几天里,韩老帽一直在念叨这几个他似懂非懂的名词,还有一些词他根本没记住。若不是放映队下一场距离这里比较远,最近因为附近庙宇更迭产生的动荡让周围不大安全,他肯定会跟着放映队再去多看几场。
“筛选良种?”他知道良种的重要性,每年都会选饱满大粒的留种,可啥样的才是能产一吨粮的良种呀?
……
“杂交水稻我们可以研究,但不适宜现在推行。”赵易把李衡提出的杂交水稻计划压了下来。
“为什么?”李衡有些不解,他派去海南原来发现野败的地方没找到。
这也不奇怪,后世发现的有可能是异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