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军民两用,可以作为运输机也可以做为战斗用的武装直升机,这种特性可以起到隐蔽一部分目的的作用。阿布德将军在刚刚接受苏联军事援助的时候,应该不会引起大的怀疑,这可以帮助克格勃达成自己的目的。
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在这个时代刚刚加入苏联的现役军备当中,谢洛夫以克格勃的名义向国防部要这批直升机的时候,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但还是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喀土穆是苏丹首都,处于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的交汇处。身为苏丹最大的城市和首都,从经济、农业和政治地位来讲都是首屈一指,控制了首都喀土穆就把苏丹的局势控制了一半,各位同志说说吧,让我看看在军事计划方面的意见!”背对着克格勃主席团的谢洛夫猛然回过头来,他的身后是一副巨大的苏丹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着苏丹全国的城市,详细的程度甚至比苏丹国内自己的地图还要好。
苏丹的重要性,整个苏联都没有眼前的克格勃主席团成员知道的更多,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攻地点,而不是几万辆坦克在东欧和美国大眼瞪小眼的苏联国防部。克格勃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乏所谓的大局观。
在头一次对整个克格勃主席团委员提出整个计划的时候,这些委员都是惊讶的,这是苏联克格勃头一次认真的考虑推翻一个国家政府的政变,不是因势利导也不是利诱,这次的克格勃完全是在凭借自己的力量尝试改变一个国家的政局。从二战之后不是没有过尝试这方面的举动,但毫无疑问全部都失败了,其中既有实力的差距也有条件的不充分,但不管怎么说,在这方面克格勃没什么成功先例可以追寻。
尤其是赫鲁晓夫时期,总体而言赫鲁晓夫当政的时候苏联是采取积蓄力量的态势,在一般的问题上和美国是采取合作的态度,当然这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古巴导弹危机和美苏合作肢解英法殖民帝国的举动可以证明这一点。
克格勃这种部门如果仅局限于把自己的力量放在国内,不在世界上搞些事情的话,那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归根结底从契卡、内务部一直到克格勃,苏联的安全部门指导思想上就是一个进攻性组织,所有人都能否认这一点。cad1();
“作为身处第一线的部门,在国家还没有认识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克格勃首先就要做出一些反应,同志们,你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进攻性战略的前兆,或者是试探性的进攻。”身为克格勃主席的谢洛夫,开始对自己的同事们进行战前动员。
政变看似简单,但哪怕就是在非洲也不是随心所欲就能实现的。中央情报局的经验不能作为克格勃行动的指标,两个国家的战略投送能力有差距,这种差距谢洛夫必须承认,所以行动必须快速而有成效,不能给美国人干涉的机会。美国可以够得到非洲,苏联却够不到南美洲,谢洛夫认识到这种差别所以必须小心行事。
“苏丹首都周围的军地集结点有两个,分别是尼罗河左岸的恩图曼和右岸的北喀木耳,这两个城市和苏丹首都喀木耳成倒三角形,不但可以控制尼罗河的航运,距离苏丹首都也很近,我们以这两个地方为据点,在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很快就能控制住苏丹的局势,这是我们军事管理总局的意见!”军事管理总局局长罗曼中将站起来走到地图旁边,拿起教鞭圈定了主要的行动地点,介绍军事行动的发起点。
倒三角形?倒是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形状呢!把脑海中少儿不宜的因当想法甩出去,苏丹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尼罗河周围,以苏丹首都喀木耳为中心画一个圈子,能辐射大部分重要的城市,考虑到北方苏丹的人口和南苏丹的人口比例,用搞定首都圈就能搞定苏丹一半的问题来形容并不为过。
军事管理总局的意见和斯塔西方面的计划大同小异,马库斯沃尔夫那边送过来的计划也是如此,毕竟民主德国和苏联都是陆地国家,从出发点都很相似,两国在二战中利用装甲力量来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到了今天自然会出发点相当一致。
“罗曼局长的意见非常中肯,但我要提醒一点,这次作为试探性的进攻,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以成功为结果的前提下,行动的结果最为重要,达成目的过程不重要。”谢洛夫看着自己的同事们语重心长的说道,“我们如果不动手,资本主义永远都不会自己改正错误,所以国家转入进攻性战略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我们克格勃要作为一个先行者。cad2();”
苏攻美守其实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直到古巴导弹危机,说来非常奇怪,赫鲁晓夫执政确实是以缓和为主要方阵,但却事实上的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情况,这是因为斯大林时期苏联还在恢复战争的创伤,虽然斯大林能力上明显比赫鲁晓夫更强,但苏联国内的情况却无法支撑斯大林的想法实现,而赫鲁晓夫时期虽然推行缓和方阵,但苏联渐渐从卫国战争时期的创伤恢复,实力增强的情况下虽说赫鲁晓夫已经尽力和美国缓和,但苏联国家的政策还是在缓慢的转入扩张,这不是赫鲁晓夫本人能阻止的。
这个阶段以古巴导弹危机为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