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布衣少年郎,虽说武艺不凡,但怎可妄谈国事。”
王禀已经压制不住心里的怒火,声音提高了一些,门口的两名站岗士兵也回头看了看。
见厅内并未起冲突,又各自扭回头。
叶凡闻言摇摇头,轻声低喃:“算了,应该是我着急了。”
接着站起身对王禀拱手道:“今日如有冒犯,还请王总管不要太放在心上,告辞。”
叶凡说完便转身欲走,想到了什么,又转身说道:“如果您改主意了,愿意出城买粮,我愿意前去护送粮食。不过……王总管可要早点打定主意,时间越久,太原城后边绕过来的小股金兵就会越多,到时别说运粮回城,怕是出城都办不到。”
没等王禀回话,叶凡就已经转身离开。
王禀望着那少年郎洒脱的背影,也没出言挽留。
心中暗道:这叶凡好生傲气,换做是其他平头百姓,见到本将话都说不利索,他却是不卑不亢,甚至还不怕出言冒犯本将,此子不可轻视也。
其实他对叶凡说的话也不是全都觉得没道理,至少早做打算是好的。
只是叶凡身份过于低微,加之年龄尚小,所说的话实在难以令王禀认同。
不过对叶凡那句亲自出城运粮倒是心生佩服,毕竟随着金兵绕到太原城后方,从南面的开远门不管是进城还是出城都增添了困难。
这样一来,出城运粮相比守城要困难许多,可谓九死一生。
而叶凡居然会愿意说出亲自去运粮的话,确实让王禀佩服。
作为一城军队总管,王禀自然也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如果真像叶凡说的那样,这太原城守八个月金军还不退兵,在加上没有任何援兵,太原城便会因为没有食物而不攻自破。
心里思虑着这些,王禀便向太原府衙赶去。
太原府衙。
知府张孝纯正忙碌地看着桌上的公文,一名衙门小厮上前禀道:“大人,王总管来了。”
“哦,快快请进。”
张孝纯放下手中公文,说道。
王禀一进门,张孝纯便起身去迎。
“王总管,请坐。”
待两人坐下,张孝纯问道:“王总管,不知前方战事如何。”
“金人暂时还打不进来,此次前来,是想和张大人商议些事。”
“哦?不知是何事?”
王禀想起之前叶凡说的话,问道:“不知府衙的粮仓内还有多少食物,够吃多久?”
“哎……”张孝纯叹了口气,又说道,“粮食目前看着是不缺的,只是谁知道金兵什么时候走?城又能守到什么时候呢?”
张孝纯这时发现自己的话语有些针对性,又连忙说道:“王总管,本官没有不相信你的意思。”
“张大人过于谨慎了,你我二人共同守这太原城,有什么不能说的。”王禀摆摆手,又说道,“如果我能守城六个月,不知粮仓内的粮食能够吃到那个时候吗?”
王禀作为太原城守将,自然能通过金军进攻的攻势判断自己大概能守多久。
“不够。”张孝纯果断回道,“粮仓里的粮食最多能顶三个月,再加上城里一些大户的存粮,最多也只能顶六个月。”
王禀闻言,终于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心中再次对叶凡有了些新的认识。
“张大人,现在府衙的钱还有多少?”
“不到五千贯。”
王禀思量着这个数目,再联系现在的粮价,又问道:“张大人,现在太原城中的大户还有多少留下来的?”
张孝纯每天都在看递上来的公文,太原城现在有多少人,哪些人走了他基本上都知道。
此时便说道:“大多数人一听金人要来了,协同家眷往南边逃了,留下来的只剩下林家算大户,不知王总管为何如此问。”
王禀沉思片刻,斩钉截铁道:“征集银两,出城买粮。”
林家,是太原的一个老家族了。
自太宗皇帝兴建太原起,林家便在这太原城里做起了布商生意。
也正是因为林家对这座城的感情,林家老太公在所有大户选择南逃避难时,反而对林家所有人说道:我林家自太宗兴建太原时,便一直生活在这,而今女真强盗攻我太原,我林家子女必当与太原共存亡。
林老太公今年虽已八旬,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将自己说得是热血沸腾。要不是岁月催人老,他恨不得上阵杀敌,马革裹尸。
反观多数林家子女,则是想逃却碍于林老太公的威严而不敢逃,实在难受。
有几个三代子女甚至还在心里吐槽:你都七老八十了,全身入土,只剩下一个头露在外面,当然愿意跟太原共存亡。我们呢,大好年华才刚刚开始,谁又愿意留下来等死?
江南自古繁华,美女如云,女真还很难打倒那,如果可以去那,谁还愿意留在这兵荒马乱的太原城?爷爷啊,我的好爷爷,你咋就不在女真人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