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蹇义等四百二十一人恳请陛下早立皇后,母仪天下,早立太子,以固国本……”
二月二十一日早上,大朝一开始,以内阁首辅蹇义为首的六部九卿果然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进谏请愿活动,共同劝谏永乐皇帝立郭贵妃为皇后,立朱贵燮为太子。
永乐一听这名单上的数字,心里不由暗骂道:“看来还是让这些家伙吃得太饱了。”
但是,看到大殿之上,大臣们一个个忠贞爱国,群情激昂的样子,他嘴上还是不得不耐心解释起来:
“诸位爱卿为国操劳,朕深为感动。朕在南洋虽然立了皇后,但也没有立太子。”
“朕以为,包括贵燮在内,朕的六个儿子都未成年,如果仓促立下太子,万一成年后不能治理国家,不正乘了不轨之徒的意吗?各位饱读史书,博古通今,你们说是不是?”
狡猾的永乐一开始就通过偷换概念,抢占了道德高地。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谁在眼下支持立太子,就是想仓促立太子,想仓促立太子就是想立一个昏聩的太子,想立一个昏聩的太子就是一群图谋不轨的家伙……
这帽子虽然扣得有点绕,但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大臣们听后,一时也不好急于反对。
过了一会儿,永乐缓和了语气,和颜悦色道:“各位,你们看这样好不好,不如暂时封贵燮为辽王,让他先治理辽东两年。如果有了政绩,有了治国理政的经验,到了十六岁之后再立为太子,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永乐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
这下可整得朝堂上在午门外搞出事情?
营国公郭英问道:“陛下当年之国辽东年仅十二岁,就成为大明亲王第一楷模,立太子为什么要等到十六岁?”
郭英的问话竟然带着一些不大礼貌的质问证据。他现在已经老得站都站不稳了,但他有足够的资本倚老卖老。他是皇帝的舅舅,是永乐当初开拓辽东的第一武将,现在又是皇帝的老丈人,皇帝早免去了他的跪拜之礼。
前些日子,他甚至想将自己另一个小女儿也嫁给永乐。这样他郭家的恩宠真算是举朝无双了。
永乐斜了郭英一眼,没有理他,只是继续说道:
“想当年,母后曾以辽东苦寒,不让朕之国辽东。太祖皇帝借孟夫子之言‘天将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服母后。”
“今日,朕就效仿太祖之法,以解缙为辽王宾辅,以驸马都尉郭镇为辽东都司指挥使,前往辽东共同辅佐辽王。大家以为如何?”
永乐再次悄悄转移了话题,把立太子变成培养太子,又把培养太子变成培养辽王,了无痕迹。
朝臣们正在发楞间,不知如何应对,解缙了站出来,说道:“陛下圣明。陛下正值英年,立太子确实尚早。辽王年幼,臣愿意追随辽王殿下前往辽东历练,为陛下分忧。”
就在昨晚,当郭爱大闹后宫的时候,方孝孺又对解缙进行一番叮嘱,要他充分利用江南第一才子的名气说服永乐立皇后和太子。
解缙何其聪明!他一听永乐那看似商量的语气,就知道皇帝心中实际上已经有了决断,于是义无反顾,首先当了叛徒。
他在辽东跟着永乐的时间也算比较长了,知道自己比永乐的段位差得老鼻子远,只有跟着永乐有肉吃,有酒喝。
解缙一表态,郭英也马上同意,他觉得培养辽王就是培养太子,培养太子就是立太子,这不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嘛。
解缙和郭英一文一武临阵倒戈,其他大臣也有不少人缴械投降。
在皇帝坚决不立储君的情况下,这可是攀龙附凤的最好机会,只有傻子不会把握这么好的机会。
方孝孺和郭英好不容易组织的一个“争国本”同盟就这样瓦解了。
几天后,就在小辽王准备之国的时候,郭爱突然向永乐提出,要和解缙结成儿女亲家。
永乐顿时就明白了,怪不得解缙这么聪明的家伙,愿意受方孝孺驱使,根子原来在这里!
想想也是,前几年,解缙的老婆在辽东可是天天陪郭爱打牌来着,二人可没少拉关系。看来政治联姻是攀龙附凤的最佳捷径。
不过,永乐转念一想,解大才子的智商这么高,他的女儿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永乐也就没有阻拦这桩政治联姻,反而静下心来陪了几天儿子,算是给了郭爱极大的安慰。二人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缓和。
二月最后一个小朝,小辽王尚未之国,蹇义突然私下向永乐提出,辞去内阁首辅之职,并推荐户部尚书夏吉接任首辅之位。
永乐十分诧异,问道:“宜之先生,你不是干得好好的么?为什么要辞职?”
蹇义答道:“陛下,经历两年内战,国库已经空了,诸位大臣都埋怨我不知柴米油盐。夏吉善于理财,在百官中颇有名望,更适合做这首辅。”
永乐不以为然道:“你跟随朕开拓辽东,夏吉还在玩泥巴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