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开启民智(2 / 2)

去大明扶贫 飞獴在天 4282 字 2个月前

也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恐怕内地移民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堂来。”

朱植详细解释道:

“这个问题,我也正在考虑。开办学堂的更多阻力还是来自于穷苦农民本身。普通泥腿子确实没有闲钱供孩子读书,也没有闲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反而要孩子迟早帮家里干农活,补贴家用。”

“为了让更多家长主动将孩子们送入学堂,我决定自掏腰包,为孩子们提供免费伙食,并成立奖学金。”

“学堂每年在春耕和收秋两季农忙各放半个月的假,既让孩子们可以体验农事的艰辛,免得他们千方百计地逃课,又能部分解决屯垦人手不足的问题。”

张信也问道:“学堂招不招女生?”

婉君答道:“肯定要招。学堂专门成立女子班,年满七岁的女孩子由我和婉清暂时亲自教学,等三、四年后,再从优秀女学生中培养几个小学老师。”

在两个小美女的感染下,张石和张信又提了些建议,比如把学堂干脆改称学校,教材全部改成后世的简体字,按后世标准统一度量衡……甚至连男女混招都提出来了。

见大家情绪过于激昂,朱植只好开始踩刹车:

“我还是那句话,步子大了可能会扯到蛋。现在绝对不能搞男女混招。儒家不是讲究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么?我们这样安排,也是为了避免封建卫道士攻击有伤风化、伤风败俗,防止给办学堂过早招来非议、带来阻力。”

“同时我也给大家提个醒,以后在辽东搞的任何改革都不能突破当时社会普遍认知范围太多,能打擦边球的尽量打擦边球,能用旧瓶子的还是用旧瓶子。”

“你们可以看看,历史上无论是当过皇帝的穿越者王莽,还是近代受到老大重用的洪仁玕、康有为,都是因为改革丝毫不顾忌世人的感受,步子跨得太大,反而把蛋蛋给扯坏了。”

“何况我现在还不是老大,在老皇帝面前,比我更受重视的皇子还有一大窝。万一出了事,我也兜不住。”

“我们先循序渐进。十年之后,哪怕自己只培养二十名能够胜任初中物理、化学教学的老师和两百名拥有后世中专学历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辽东都可以开始尝试建立近代工业体系,特别是军工体系。”

“也许那时候,辽东不仅可以修建水坝发电,为近代工业提供强劲稳定的动力,还可以进一步研制作战威力更大的击发步枪甚至是类似近代的毛瑟枪……”

但是,朱植不敢告诉二人,科学进步突破越大,往往付出的代价也越大。

诺贝尔为研制新型火药,不仅炸死了许多助手、无辜邻居和自己的家人,还差点将自己给炸死。

所以,后来他一直不敢催两位小美女研究电、研究新型火药和炸药,就是担心万一在某次试验出了差错,自己从后世好不容易带到前朝的两个开挂人才就挂掉了。

这作弊器要是没了,今后如何作弊!

他现在宁愿把更宏大的计划放在十年之后。

十年之后,这些付出肯定会连本带利地收回来。也许到那时候,这个利息是个天文数字。

三月二十八日,广宁育才学堂正式开始招生。

跟最初预料的差不多,报到的学生从五、六岁到十来岁的,不到六十来个。

不仅女生极少,而且正值农忙,十岁以上能干农活的孩子一个都没有。毕竟都是要帮家里干活的。

朱植把这些人大致分成三个班,审理正李严带一个班,纪善吴亮带一个班,婉清和婉君共带一个女子班。

李严和吴亮这些王府属官,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也是中过举的,至少语文功底还过得去。

张信、铁炫、蹇义等大人物一有机会,都会亲自到学堂内授课。辽王后来也亲自给学生们增开了一门综合性的历史地理课,叫《辽东史志》,增加了不少课堂上的趣味性。

两个月后,随着农忙的结束,学生们慢慢就多了起来。

学生一多,班也又多了起来,朱植甚至在沈阳也开办了一所面向各族小孩的学堂,叫振华学堂。这是后话。

随着学生们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求知欲进一步得到激发,这王府官员明显不够用了,朱植连忙又找便宜姐夫山东学政梅殷要了一批秀才过来。

这些秀才虽然思想守旧,但是至少会教孩子们认字,等孩子们学会了认字,后面再学什么知识就靠辽王和婉清、婉君他们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