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正确的投资晶圆厂姿势(1 / 2)

这是一个刘广林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哪怕他身为穿越者。

先不说米国的这种整体经济转型是成功还是失败。

在刘广林穿越来之前,米国的金融经济,也就是凯瑟琳说的虚拟经济,一直在领导着全球经济是事实。

这一点,谁也没有办法辩驳。

既然是这样,我们就更要加紧追赶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水平了。

也是在这一刻起,刘广林突然意识到,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关乎国运的产业。身为党员,应该也必须为之牺牲一切。

想到这里,刘广林满眼期待地看着凯瑟琳,“所以,你在半导体产业这一块是比较熟悉的了,对吧?”

凯瑟琳点点头又摇摇头,“有不少的朋友都从事这个产业,甚至还有几个掌握了关键性的技术。

但是,我劝您不要投资这个产业,起码不要在您的国家投资这个产业。

因为,据我所知的消息,整个半导体技术即将被米国政府严加管控,禁止外流了。

如果,您执意要在这个政策实施之前,拉拢一批技术人员,强行在大陆建设一座晶圆厂,您恐怕收获不了米国的友谊。”

因为涉及到了米国国政,凯瑟琳说的话就不是很清晰。

不过,刘广林还是一下子就听明白了:如果刘广林执意要在大陆建一座晶圆厂,米国的萤火虫公司将会面对被直接查封的命运。

这一点,是米国佬经常干的。

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在米国的硅谷圣塔克拉拉县,收购一家计算机方面的小公司,利用这家小公司来投资晶圆厂了。

毕竟,萤火虫公司还拥有现在大亨银行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要知道,这可是刘广林存在三年后的华盛顿互惠银行里的二十亿米金。

毕竟,三年后互惠银行就要掏五十一亿现金和价值二十多亿的债券,全款收购了大亨银行的。

而二十亿米金,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是一笔庞大的资金。就这样被老米封掉,实在是败家啊!

再说了,多转一圈而已,并不费多大的事,不是吗?

“嗯!凯瑟琳,你的提醒很及时,直接在大陆建立晶圆厂,哪怕是实验性质的,也会让某些别有用心的议员先生深感不安。

既然这样做会给萤火虫公司带来麻烦,我们干脆去硅谷收购一家公司,这样的话,在大陆的投资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凯瑟琳摇头,轻声说道:“我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先生,您要知道,一旦米国政府决心要查某些公司,证据不是问题,随时随地,说有就有的。”

刘广林笑道:“没关系!硅谷的公司我来收购,收购资金不会和萤火虫公司有任何联系。

收购之后对它的注资,你完全可以走银行担保的渠道,比方说大亨银行的担保,在异地结算,比方说在香江或者内地结算。

这样一来,就可以完美地绕开米国的金融监管,你说对吧,凯瑟琳女士!”

刘广林说的这种融资方式,是两千年后,为了摆脱公司所在国的资金监管所走的渠道。

这种方式,在今天的印度被用得最多。这是资本撤离的一种难度比较高的方式。

不但麻烦,而且还需要和银行有非常好的关系才行。

好在,这两点刘广林都不缺。

凯瑟琳是第一次听说了这种投资渠道,尽管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但,确实能够实实在在地规避掉米国政府的金融监管。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老板的这种操作,是完全可以投资半导体产业而不会被国家监管部门拉进黑名单的。

就算米国政府要查封,能查封的也就是硅谷的那家公司而已。

嗯,可能国土安全部门的官员会找老板谈一谈,也只是一种可能而已,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投资运作,几乎是每一个资产管理人的终极梦想。

因为这是一个热点行业,不但能够快速地提升投资人在金融领域的声望,也能让投资人快速获利呀!

这种名利双收的好事,谁不想参与进来呢?

至于爱国与否,那不是投资人要考虑的事情,因为,资本无国界。

想到这里,凯瑟琳红着脸说道:“老板,还是您的这个方法好。

只要您收购了硅谷的公司,之后的操作您就可以不用管了,我保证,让任何人都查不出来,萤火虫和这家硅谷的公司有任何的业务来往。”

当然,现在两人能谈的,也都是可操作性这类的大方向,细节要在逐步实施的时候再慢慢补充了。

反正对空手套了十几个亿米金的刘广林来说,那点越洋的电话费肯定不是问题。

凯瑟琳在看到刘广林点头应下之后,内心忍不住一阵雀跃:今晚的餐费花的可真值!

大陆的晶圆厂投产之日,就是她凯瑟琳在金融界声名鹊起之时。

到时候,年薪怎么着也得三百万米金起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