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天吧,明天《十月》邀请我去参加个座谈会,后天再把家里的事安排安排。”
“好。”
买机票这事陶玉书表现的很积极,亚欧服装城开业半个多月了,她也闲了半个多月。
迫切的需要给自己找点事做,回了香江就有事情可以做了。
翌日上午,林朝阳来到了燕京出版社。
这是燕京出版社由东兴隆街搬到了新北三环之后,林朝阳第一次过来。
“朝阳,欢迎欢迎!”
座谈会的举办地点在燕京出版社会议室,由田耕这个总编主持,他一见林朝阳,连忙上前热情的握住了林朝阳的手寒暄起来。
在林朝阳与田耕寒暄的时候,会议室内众人的眼神都落在了林朝阳身上。
今天是青年作家座谈会,来的作家年纪都不大,其中多半是燕京的。
这些人里有不少人没见过林朝阳,但一听“朝阳”这个称呼,再结合田耕这个热情的态度,就知道来人是谁了,眼神不禁频频向林朝阳投来。
寒暄过后,林朝阳落座,他的位置被安排在了李拓和郑万龙的中间。
“你们俩也算青年作家吗?”
他们俩年纪都在四十开外,怎么也不算“青年”作家了。
“我是编辑,你问问他是怎么混进来的才对。”郑万龙狡辩了一句,很没有义气的把矛头对准了李拓。
李拓跟一旁虎头虎脑的小年轻说:“小佟,咱俩换个位置,我得离他们远点。”
被叫小佟的年轻人不知所措的站起身,稀里糊涂的就跟李拓换了个位置,他突然坐到了林朝阳身边,满心紧张。
“林老师好!”他紧张的跟林朝阳问了个好。
林朝阳笑呵呵的说道:“叫什么林老师啊,看起来我也没比你大几岁,叫我朝阳就行。”
人家让他叫是客气,小佟当然不可能真的叫。
“小佟同志看着面生,不是燕京人吧?”
小佟有些腼腆的说道:“我是江苏的。不过大学是在燕师大念的,现在在《钟山》当编辑。”
林朝阳故作惊讶,“哦?燕师大的?哪一届的啊?”
“我是84年毕业的,比陶师姐小了三届。”
77级、78级本科生是同一年入学,也是同一年毕业,只是时间差了半年,陶玉书是77级的,跟80年入学的小佟差了三届。
陶玉书在燕师大时也算是风云人物,小佟认识她也不奇怪。
林朝阳瞟了一眼桌牌,问道:“你这个‘苏佟’是笔名还是大名啊?”
“笔名。”
林朝阳做出回忆状,“有点眼熟,你之前是不是给《人民文学》投过稿啊?”
“是,当时还是陶师姐经手的,没过稿,她还特地给我写了封信鼓励我。”苏佟说道。
林朝阳笑了起来,“怪不得有印象。我想起来了,你那篇稿子她还给我看过,东西写的不错,有灵气。”
苏佟闻言有些受宠若惊,忙谦虚了两句。
“当时她还说你再多锻炼锻炼,以后一定能写出来。”
“是,师姐在信里也是这么跟我说的,没想到她辞职辞的那么突然。”
陶玉书辞职前交接工作,特地给自己负责的那些作者都写了封信告知情况,让他们以后跟接手的同事联络。
“特殊情况。”林朝阳说了一句,又邀请道:“今天下午没事去家里坐坐,吃顿饭吧。”
苏佟内心一下子雀跃起来,没想到还能去林朝阳家蹭顿饭。
这个时候李拓凑了上来,“要吃饭吗?”
“不是要离远点吗?”林朝阳揶揄道。
“嗐,我这不也是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嘛,要不然小佟哪有机会跟你这个师姐夫坐一起啊!
你说是吧?小佟。”
苏佟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林朝阳笑着说道:“不用理他,这人主业就是蹭饭。”
三人正说笑的时候,对面突然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吸引了会议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
大家望过去,只见一个圆脸小胖子跟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短发女同志坐在那里,不知道小胖子说了什么笑话,逗的女同志花枝乱颤。
从进门起,林朝阳就注意到了圆脸小胖子,尽管一身军装,但仍无法掩饰他那一身闷骚,因为他身前的桌牌写的是“王硕”。
至于另一位被他逗的花枝乱颤的女同志,是市里宣传部门文艺处的干事陆颖。
《十月》是燕京出版社旗下的杂志,燕京出版社又归燕京市宣传部门负责,所以她出现在座谈会现场倒不奇怪。
座谈会开始前,大家寒暄聊天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不过王硕和陆颖两人毕竟男女有别,在这样的场合里表现的太过随意,立刻引来了大家的侧目。
两人也意识到问题,停止了说笑。
今天的座谈会是由《十月》主办的,来参加的也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