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太子的灵柩自然应该马上下葬,千里万里的运回来为的不就是葬进昭陵么?
这绝对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之事,令人惊讶的是房玄龄居然提出同时把长乐公主的灵柩也送入昭陵,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如果说嫡皇子女是皇帝的心头肉,那么长乐公主绝对是心尖上的那一块肉,她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汝南公主一个未婚的姑娘,还在宫中停灵七天才送到九嵕山安厝;李佑一个造反的殿下,还在大内停灵五个月才以国公之礼下葬。
庶子女尚且有这样的待遇,嫡子女怎么可能反倒落了下风?更何况长乐是成了亲、生过子的,万万没有匆忙下葬的道理。
房玄龄这个提议要说有什么合理的地方,大概就是省钱,下葬是很费钱的事情,如果把前太子和长乐公主同时送进昭陵,那的确是能省下一大笔钱。
李世民抠门是真的,但也分什么事情,这个事情他绝对不会考虑钱,仅仅是省钱这么一个理由的话,是打动不了他的。
房玄龄当然不是为了省钱才提的这个建议,他上前给长乐公主上了柱香,然后满面愁容地叹了口气。
“可怜公主抛撇下三个幼子,若是日夜这般哭灵,如何能捱得住呢?”
房玄龄一句话引起不少大臣的赞同,他这表面上说的是怕孩子哭坏了,实际上谁都知道他是在说怕皇帝哭坏了,毕竟长孙无忌的嫡孙轮不到房玄龄心疼。
及早下葬这回事放在现代社会根本不叫个事,人既然已经确定是死了,不下葬是等啥呢?
但是放在封建社会这是很大的大事,停灵时间的长短是对死者的哀思也是地位的象征。
尤其长乐这样的嫡公主,在礼法上是有明确的规定的,房玄龄提出要匆匆下葬,这是不合礼制的。
在场的人都觉得房玄龄这是故意在给长孙家添堵,长乐的葬礼都如此儿戏,那长孙家其他人死了的话,是不是就得抛尸荒野了?
说实话房玄龄这个建议,满朝文武心里都是赞成的,只不过没人敢提罢了,谁也不愿意轮流过来守灵,十天八天也就罢了,这一轮流就是半年之久。
比满朝文武更愿意的就是李世民了,他恨不得马上就地挖个坑把棺材埋进去才好呢,所谓夜长梦多,这个棺材一天不入土,他心里就难安。
这辈子也没干过几件瞒天背地的鬼事,这心里藏不住事的人干不了弄虚作假的活儿。
不用说担心别人发现什么,李世民都担心自己这个大嘴巴能不能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卖了。
可是千愿意万愿意,心里再愿意也不能说愿意,李世民一脸苦相,憋屈得要死,他摇头摆手地哭泣着:“不可不可,朕要多留长乐些时日。”
李治刚要上手搀扶,李世民转身扑奔到棺材边上,拍着棺材板地嚎啕起来。
长孙无忌这次没有过去安慰皇帝,而是满面怒气地看着房玄龄说道:“梁国公偌大年纪,说话好不知颠倒。”
“嗬!”房玄龄挺直了身子,昂然道:“长孙司徒这是想教训老朽么?”
公主的灵堂,皇帝伏棺痛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是吵起来那可太够看了。
一刹时灵堂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除了皇帝都没有人哭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他们给吸引过去了。
长孙无忌果真就摆出一副教训人的架式,凛然地对房玄龄说道:“于公而言,公主是君,你是臣,臣子岂可对君不敬?于私而言,此乃我长孙家事,又何劳他人置喙?”
放在从前皇帝正难过的时候,长孙无忌肯定是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不会多言多语惹皇帝不开心的,现在长孙无忌是毫无顾忌,真要是能把皇帝给气死,那才叫天遂人愿呢。
房玄龄寸步不让地回道:“于公而言,公主是君,公主丧礼便是国事,哪个臣子无权商议国事?于私而言,长乐公主也与房家有亲,我纵无权参与长孙家事,向陛下提个建议还是说得上话的。”
房玄龄跟皇帝是儿女亲家,人家给亲家提个建议,怎么就不合乎法理人情了?
“讲正理自可畅所欲言,讲邪理岂非胡说八道?”长孙无忌也没办法直接让房玄龄闭嘴,只好继续说道:“自古以来公主丧事哪有匆忙就简之理?”
“何为正理?何为邪理?”房玄龄盯着长孙无忌说道:“依长孙司徒所说,只有守礼制者方为正理,破礼制者皆为邪理不成么?凡事岂可一概而论?”
长孙无忌的意思是规矩必须要严格地遵守,而房玄龄则不以为然,他说道:“若无前太子灵柩入京一事,公主自可停灵数月。”
“前太子灵柩就地等待便是,没个因此而急葬公主的道理。”长孙无忌这一句话说出来,李世民都忘了哭了,他转头看向长孙无忌。
李承乾现在的身份是国公而不是太子,论级别比长乐要低很多。
他虽然被特许进昭陵,但是现在长乐公主已然薨逝,他就只能等长乐公主进了昭陵之后,他才能下葬。
长孙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