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改变华夏国运的宝物(3 / 5)

重镇,并延续至今。】

【他给老婆写了一句话,就成了流传千古的最美情书。】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突然想到《剑来》中的那句,陌上花开,先生可缓缓归矣,原来出处是在这!”

【然后他顺手去平了个叛,当朝皇帝就亲自给他颁发了丹书铁券。】

【上面明确写明,钱镠本人可以免死九次,而他的子孙也可以享受三次这种“待遇”。】

【不过由于钱镠的一生都是顺风顺水的,所以铁券就成了摆件,一直也没动用过。】

【等到了宋朝时期,前后有三位皇帝借来了这个丹书铁券用于观赏,然后又很有礼貌地还给了钱家,顺便还通了个婚。】

【所以宋朝在修纂《百家姓》的时候,赵家排在第一,而紧随其后的就是钱家。】

——“啊?都不说说我大怂是哪三位皇帝看了这铁券吗?我铁血大怂就这么没牌面?”

——“他们不配。”

宋朝皇帝们看到这两条弹幕,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唯有赵匡胤已经有些习惯了,甚至情绪没有一丝变化。

后人喜欢辱宋就让他们辱吧,等哪天他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他就把国号改了,他看“明”这个字就很不错嘛。

到时候他把国号改为明,那后人辱宋,关他大明什么事?

【时光飞逝,一转眼变来到了1369年,也就是明朝洪武二年。】

【明太祖朱元璋也起了好奇心,调阅了这块丹书铁券,而且他为了检验上面的字是如何刻的,竟然抽出佩刀把第一行的最后一个“朔”字给刮了下去。】

——“我感觉他不是起了好奇心,他不是也发了一堆丹书铁券吗,可能想给自己找个模板。”

——“你这么说还真没准,他给李善长那帮人发的免死金牌是在洪武三年,应该是有所借鉴。。”

——“别猜了,《明史》原文:太祖欲封功臣,议为铁券,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镠唐赐铁券,遂遣使取之。”

——“牛哇,牛哇!”

【把字刮下来了,朱元璋也有点尴尬,看完后赶紧命人把铁券送了回去。】

明朝。

朱元璋看着老婆孩子戏谑的笑容,眼睛一瞪:“看什么看,咱不是想看看那铁券上边的字到底是不是金的嘛,哪想到那么不禁刮,一碰就掉了!”

“那上边是金的吗?”马皇后好奇地问道。

“是金的,他姥姥的,唐朝皇帝是大方,都要亡国了,刻的字居然还是金的,整的咱也不得不用金银刻字,可心疼死咱了。”

一想到好好的金银被糟蹋了,朱元璋就心疼的胸口直抽抽。

“瞧你那德行!”马皇后扫了朱元璋一眼,而后继续看向天幕。

【时间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即1391年,钱家出现了变故。】

【钱家钱用勤,在担任知府期间被查出任内贪腐,下了大狱。】

【众所周知,老朱砍贪官那是一点都不手下留情,什么剥皮揎草都算是轻的,动不动就是九族消灭术,直接抄家灭门。】

【因此,钱家上下彻底慌了,钱用勤的儿子钱怞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抱着钱镠铁券奔赴京城面圣,以求一线生机。】

唐朝。

“哈?”

李世民不可思议地看着天幕。

这钱怞还真是病急乱投医啊,拿前朝的前朝的前朝的丹书铁券,恳请大明的皇帝法外开恩?

这人家能认吗?

要知道,丹书铁券这东西是因为你有恩于国家,所以才发放的,可钱镠对明朝又没有什么贡献,人家凭什么要认你这东西?

【有趣的来了,老朱自己发的丹书铁券,他都不认,那些功臣们说砍就砍,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可当钱怞抱着钱镠铁券面见他的时候,他竟然真的同意赦免了钱用勤,不仅当场给钱用勤放了,还把抄没的田产还他了,并且将铁券也一并交还给了他们,钱家因此逃过了一劫。】

——“笑死,老朱发的铁券他留了个口子,不免造反等重罪。结果收到免死金牌的大臣们,除了善终的,都让他以谋反罪砍了,属于是初代的‘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了。”

——“老朱可不是心善,他认下这唐朝的丹书铁券,是有利于他提升政权合法性的。”

——“大明虚假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券。真正的免死金牌:马皇后。”

——“大臣:我有丹书铁券,可免三死。朱元璋:那咱可以杀你吗?大臣:不可以哦!朱元璋:咱第二次问你,咱可以杀你吗?大臣:不可以哦。……等这样的对话持续到第四次就可以不用问直接砍了。”

明朝。

有些国公和侯爷们,看到这突然升起了兔死狐悲之感。

洪武十四年,已经有些开国侯爷被朱元璋赐死了,他们死之前不是没有拿出过丹书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