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大家对于时间这个概念的印象,为了培养族人观察时间的习惯,张伟特意从各部部长开始试验效果。
第一天的傍晚,张伟告诉部长们,明天上午10点前往议事大厅开会,众人都点头称是。
张伟制作的日晷是用阿拉伯数字,雕刻在石头上的,就如同后世的钟表一样。
到了第二天上午,张伟故意没有去议事大厅,而是到了很晚的时候,才起身前往部落的广场,那里正是摆放日晷的地方。
不过,当张伟赶到广场上时,看到了令他啼笑皆非的画面。
此时,部落广场的日晷旁边蹲着了一群人,正在烈日炎炎的太阳下炽烤着。
等到张伟来到日晷面前,众人略显尴尬的立刻站了起来,一脸傻笑的望着张伟。
“大家怎么都在这里?!”
张伟心里已经猜到了大家的想法,但还是问了起来。
“啊,神使大人,我们这不是怕耽误开会的时间吗?早点来到这里看着上面时间,等差不多了再去议事大厅!”
虽然心中有所猜想,但听到大家的解释,还是在心里暗自无语起来。
张伟心想你们就不能直接去议事大厅等着吗?
果然,当张伟带着几人来到议事大厅的时候,就发现剩余的部长们也早早蹲在议事大厅门口。
与众人一询问,才知道大家都是怕耽误开会的时间,索性直接一早就过来蹲守。
“黎弦,让你们工匠司的匠人,按照这个日晷的样子,再多做一些,然后把它们放在各个部门门口。居住区也摆放几个,方便大家以后看时间!”
张伟看到大家的样子,既好笑又感到欣慰,因为大家对于自己的命令执行起来还是比较上心的。
“好的,神使大人!”黎弦立即回应道。
就这样,在几番折腾下,部长们已经开始慢慢习惯观看日晷上的时间了。
在张伟的要求下,又在各个部长的耳提面命之下,部落里的族人也开始慢慢接受了观看时间这个习惯。
自打张伟带着族人统一了度量衡,以及带着大家制造了直尺和杆秤,以及观测时间的日晷,大家对于他的崇拜之情无以言表。
他也十分享受这种创造的过程,也对大家崇拜和敬畏的眼神十分享受,因此这几天他又想着再给部落带来一些新的东西。
这几天,张伟又拉着部落里几个年龄大的老人,尤其是之前在部落里担任族长或者巫的那群人。
张伟准备根据自己的记忆,以及部落这群充满智慧的老人他们的经验,给部落制定二十四节气和日历表。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作为文科生的张伟而言,二十四节气他都能按照顺序背诵下来。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没有日历,要想准确的知道第十四个节气的具体阶段,就必须先找出一个固定的参照物。
这段时间,张伟一直观察日晷的时间变化,因为现在已经入暑差不多有40多天的时间了,也差不多到了夏至日了。
他之前在初中地理上就学过,夏至日那一天,是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从那一天开始,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因此这些天他一直观察着昼夜的时间变化。
终于在这一天,张伟发现今日太阳落下去的时间,比昨天早了一会,他就感觉应该是夏至日到了。
他又这样接连观察了三天,发现太阳落下的时间,越来越早,于是他就把第一次观察到的那一天作为夏至日。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也就是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且通过长短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张伟也是用了差不多的方法,确定了夏至那一天,夏至日确认了,那剩下的节气就容易了一些。
按照张伟的记忆,每个节气之间一般相差15天,最多也就是有2天之内的浮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农民可以根据气节安排播种、耕耘和收获等。
农民也可以根据节气来合理安排农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譬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说的就是这段时间的雨量比较充足,随后就是谷雨,又有古语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
总之,通过节气的划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自然的节奏,进行农事活动、生活安排等。
有了夏至日的具体时间,又排出来了二十四节气,因此张伟很容易就推演出了立春的日子。
他把立春作为一年的伊始,作为正月初一,然后倒着排序,这样就把今年的日历制作了出来。
张伟把这个专属自己部落的日历称之为“神龙历”,从这一刻开始神龙部就有了自己部落的日历。
其实,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