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父亲看到儿子出息自然开心,司徒乾却不是个普通父亲。
司徒铎这差事做的好,他有高兴,但不多,甚至高兴中还掺杂着一些不高兴,司徒铎做的好才能对上顾正清不落下乘,他才好平衡,可是他做得太好了,从山东到京城,估计接下来还会传到别的地方。
有个太过盛名的儿子,岂不是显得司徒乾这个父皇很平庸,事实上没什么人会这么想,但是架不住司徒乾心里是真的认为的,他虚啊,各方面都虚。
事实上,司徒铎当然知道这么做会让司徒乾不高兴,他就是故意的,甚至还在里面拱了一把火。
司徒乾不会对他做什么,甚至可能会为了保持平衡,开始提拔起司徒铭的人,这就是他要的效果,顾正清那边肯定也坐不住,到时候才热闹。
原本他是有耐心的,但是入了朝堂后才发现许多实际问题,如今京城的朝堂已经是一潭死水,新官上任,首先要想的不是如何去解决百姓的问题,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站队,如何才能报平安不被斗下去。
他可以跟着司徒乾和顾正清耗着,但是问题越耗越多,将来即便他接手了,那么只会问题更多,若是再发生几件大事,各地未必不会出现起义军。
泉县的事情看似是小事,若是真冷眼旁观,什么都不做,即便能镇压下来,将来也是一个祸患,若是被人借着由头大肆宣扬,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指日可待”。
其实司徒铎考虑的没问题,在委托人那世,这个时候委托人没有儿子,委托人已经自杀身亡。
泉县的疫病也发生过,只是司徒乾没当回事,他整跟顾正清斗得厉害,国库没银子,泉县百姓几乎全死了,封县城,周边县城又被感染的,疑似感染的,全都被拉去泉县“集中隔离”,去感染最严重的地区隔离,最后的结果,自然只有死路一条。
有人闹,反抗,被武力镇压。
确实没出什么大事,但是当地暗中多了一支起义军,司徒乾活着的时候安然无恙,他十岁儿子继位,就是这支起义军率先揭竿而起。
可以说,司徒铎想的都很对。
要说他心怀天下,他有,但是绝对没那么纯粹,他只是明白一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民才有君,民不聊生,哀声四起,那便是“君”有错了,错了,就要换一个。
他等得起,百姓等不起,朝堂这样一天天下去,只会积重难返,与其变的将来更糟糕,不如快刀斩乱麻,赶紧让司徒乾让位好了。
这样也能尽快宿弊一清,重振朝纲。
他的思路完全是对的,因为要是不阻止,按照司徒乾“作死”的程度,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到时候朝堂上养出来的那些人,根本就不顶事,因为他们只会为了己方利益“吵架”。
虽说朝堂上不同的为了表达不同的观点这个过程本来就是吵架,但是他们是每一件事都在吵架,这性质已经变了。
事情就如同司徒铎预料的那样,司徒乾开始更加重视起司徒铭,顾正清那边对司徒铎没怎么警惕,知道他泉县的事做的很好,但是那是能力问题,顾正清这样的老狐狸不觉得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有本事跟他算计。
主要是顾正清轻敌了,他能力强,但是纵观历史,他算不上能臣,只能说全靠同行衬托,这就让他对自己的真实能力失去的一个判断,他把自己标榜成最会算计的那一波。
先帝能力平庸,也就比司徒乾好一点,司徒乾有野心,手段跟不上,年纪大了,位高权重,以前凡事他有心算计的,不管过程如何都能成功,他骨子里是骄傲的,压根就没把司徒铎当成对手。
至于小满,他更是压根就没注意过。
顾正清开始按照他的节奏来打压司徒铎,司徒铎配合着,表现出一副十分憋屈的样子。
这让顾正清很是自得。
这样的打压约莫过了半年才停歇,司徒乾为了平衡,见司徒铭重视的差不多了,顾正清越发猖狂,便开始重视起司徒铎来了,可是晚了,顾正清还会让他玩这样的平衡吗?
他不会了,顾正清想要趁着这个机会直接把司徒铎打压下去,彻底失去争的机会。
司徒乾也终于发现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这个局中,最最自信的人恐怕就是司徒乾,最“傻白甜”的估计也是他。
司徒乾气恼也晚了,恨不得把顾正清大卸八块。
可实际上他丝毫奈何不了他。
无奈,无力,司徒乾这一瞬间彻底体会到了。
打压司徒铎太顺利了,顺利到让顾正清开始膨胀了,他见孙家,柳家毫无还手之力,也开始表现出了他的一丝张狂,看起来没那么明显,但是还是让一些同僚感受到了,大家这才隐约看出顾正清的獠牙。
可是如今朝堂已经是顾正清一家独大。
跟他对上,死路一条,明哲保身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司徒铭是最开心的,事业顺遂,他的王妃怀孕,她两个妾室也怀孕,这下是四喜临门。
春风得意,以至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