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阳秋觉得儿子的话有几分道理。
毕竟,过去五天里,华宁在自己大本营海市被这家新兴公司压制得抬不起头来,这对华宁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考虑片刻后,杜阳秋决定反击,他说:“告诉那我们就不用太慷慨,多出5个百分点就足够吸引人了。”
随着新的折扣策略推出,华宁的销售终于开始回暖。
多年积累下来,华宁还是有一批忠实顾客的。
但也有部分顾客对额外5%的优惠并不感冒,因为华龙提供了24小时送货上门服务,这一点华宁无法匹敌,所以一些顾客宁愿放弃这5%的优惠也要选择华龙。
于是,两家公司之间的消耗战正式拉开帷幕。谁拥有更雄厚的资金,谁就能笑到最后。
而这正是周齐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通过声称这是最后一次降价,他想让华宁不至于过度打折,从而促使这场资金消耗战的发生。
他的目标是削弱华宁的财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价格优势将所有客户吸引到华龙这边,同时也不愿意完全丧失市场份额。
每卖出一件产品,华龙损失10%,而华宁则要损失15%,这5%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售后服务上。
战斗的第一天,华宁八家门店总共亏损超过了两百万。去年全年这八家店的总利润也只有三千万左右,一天之内就亏掉了十分之一,这个数字让人震惊。
而且这还不包括其他潜在的成本。
相比之下,华龙那天的净亏损只有六十万,相当于华宁的四分之一。
当晚,华宁召开了紧急股东会议。
之前,这些股东们并没有把华龙当回事,但现在情况变了。
面对如此巨大的单日亏损,大家都坐不住了。
“杜总,不是我们质疑你的决策,但这样的亏损实在太大了,真的有必要为了一个新成立的小公司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吗?”一位股东提出了质疑。
杜阳秋眉头紧锁,心里明白这些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于市场竞争的真实状况却是一知半解。
“大家听我说。”他语气坚定,“海市是我们的根基,华龙突然闯进来抢市场,动作还特别快。如果我们不迅速反击,让它继续扩张,我们就可能失去市场份额,声誉也会一落千丈。”
“现在我们每天损失两百多万,确实不少,但华龙更惨。他们已经给出了40%的折扣,这意味着他们的亏损更大。如果这样下去,你觉得华龙能撑多久?”
“我们有足够的现金流,即便其他店铺暂时没有收入,一个月内也不成问题。可华龙呢?它扛得住吗?”
“但如果让华龙壮大起来,再想压制就难了,到时候损失会更加严重。”
很快,会议达成共识:必须保持华宁在南方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惜一切代价压制华龙,用资金战将其拖垮。
接下来的一周里,竞争异常激烈。
整个海市的大家都被卷入了这场价格大战。
优惠力度空前,比如一台彩电原价三千多,现在只需两千出头就能买到,省下了一大笔钱。
这样的好机会,大家都不愿错过,纷纷出手购买,甚至借钱也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结果,无论是华宁还是华龙,销售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特别是华宁,这一周的销量创下了新高。
然而,卖得越多,亏得也越多。
华宁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接近两千万,而华龙则亏损六百万。
对于乔雪盈来说,六百万已经是难以承受之重。
她紧急联系周齐:“最近店面亏损六百万,加上之前的补偿,总共亏损已达一千四百万……我们的现金流已不多,这么下去恐怕不是对手。”
但周齐并不担心。他认为除去前期补偿外,真正因价格战造成的亏损只有六百万。
他相信,自己这边亏得越多,华宁的压力就越大。
一旦华宁的资金链断裂,它的结局将是毁灭性的。
要知道,华宁旗下大部分店铺都是租赁来的,需要支付租金;而且其内部结构复杂,股东众多,任何一方撤资都可能导致公司崩溃。
周齐的目标就是要耗尽华宁的流动资金。
相比之下,他自己手上有数十亿的资金以及多项资产支持,财力上远胜华龙。
对周齐而言,六百万不过是小数目,单凭王非一张专辑的收益就足以填补这个缺口。
周齐坚定地对乔雪盈说:“资金的事你不用操心,我刚从电器厂商那边又订购了一批货,很快就能送到。”
这正是乔雪盈打电话来的主要原因。
最近销售火爆,仓库几乎见底,但公司的流动资金已经很紧张了,她甚至做好了自掏腰包的准备。
她明白,一旦与华宁的竞争开始,就只能咬牙坚持到底,否则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不过,听到周齐的话后,她意识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