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却不知道这位公爵最擅长的就是和稀泥,这样他就能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因为每个人的意见都得到了他的尊重和采纳,至于结果如何,他不是很考虑这个问题。
果然他这么一说,几位将领看他的眼神,在复杂的同时却多了几分高兴,因为他们的意见都被总司令认可并采纳了。
虽然这样做很可能会给整个战役带来致命的危险,但是作为雇佣军,他们从来都不会太在意配合以及战局的走向,反正拿到钱就行。
其他小众雇佣军头领也就各自追随他们愿意追随的队伍开始朝着三个方向机动。
而公爵自己选择的是往回杀这条路。
没想到,公爵带着阿兰人往回杀,却一头扎进了重重的包围之中。
因为担任堵截的,是罗姆苏丹国的精锐骑兵。
而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地势比较平坦,只有坡度很缓的低矮丘陵,正适合骑兵作战。
突厥人的骑兵是非常厉害的,虽然阿兰人也擅长骑射,但架不住对方人多,因为他们分兵了。
阿兰雇佣军只有四万人左右,而对方防守的却是十万,比他们多出两倍多。
双方骑兵开始面对面冲锋,也不讲什么战略战术,杀到最后,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可惜分兵之后,帝国四万人对阵突厥十万人,阿兰雇佣军又来自于阿兰的各个部落,相互之间缺少协同配合,这是雇佣军天生的缺陷,毕竟他们都是临时召集起来的乌合之众。
所以很快就被训练有素身经百战且人数众多的突厥精锐骑兵给击败了,满山遍野的都是帝国雇佣军将士的尸体。
阿兰雇佣军拼命的往回跑,公爵也吓得面无人色。
好在罗姆苏丹军队只想守住通往君士坦宁堡的最后的道路,这是他们的使命,他们没有继续追赶,生怕中了对方的圈套,调虎离山,让出道路,其他的军队趁机偷渡返回君士坦丁堡。
只要他们守在海峡边上背水一战,那么被困在半岛上的帝国十五万雇佣军就无处可逃。
他们还可以围点打援,等着罗马帝国的军队从君士坦丁堡出来与他们在半岛上交战,这样他们就不用去打他们不擅长的攻城战了。
等到把君士坦下堡出来增援的军队消灭了,君士坦丁堡里面已经没有什么军队,他们这时候才会拿下君士坦丁堡,然后就可以美美的抢劫一顿。
阿兰雇佣军这才得以撤退。这一战损失了一万多人。
固守在尼科米底亚城外的拉丁人重甲骑兵遭到了来自尼科米底亚军队的狂攻。
拉丁雇佣军只有两万来人,可是从尼科米底亚冲出来的却有十万之众,留下五万镇守城池,十万打两万,即便对方是重甲骑兵也扛不住,因为冲出来的也有骑兵,而且也有重甲。
虽然拉丁人占据了有利地形,做好了防守,但架不住对方人多,最终也是全线溃败,被杀得四下奔逃,溃不成军。这一战也损失了上万人。
而乔纳斯萨、罗尼乌斯两人率领的库曼军,加上其他的雇佣军,人数也有将近四万,他们目标是杀奔罗姆斯丹国,掏敌人的老巢。
他们找准了突厥援兵的缝隙想打穿插,可是却一头扎进了对方的口袋阵。
因为增援的突厥军队并不是一窝蜂往前推进的,而是有层次分批次的往前推进。
所以,企图穿插突围到敌人后方的帝国库曼雇佣军很快就被突厥军发现了,马上展开包围。
而突厥援兵有十万之众,可是库曼人却只有四万,同样敌众我寡。
突厥人将他们团团包围。
这时候的库曼人发挥出了草原骑兵逃跑的优势。
他们原本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出来的雇佣军,而是不同的部落,相互之间并没有认同感,更没有什么同袍之情,大难临头各自飞,分别突围。结果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这一仗打得最惨,四万库曼雇佣军折损大半,只有不到一万人逃进了高原密林才得以幸存,其余全部被歼灭。
在海峡被击溃的公爵手下所有能用的兵只有三万了。
公爵面如死灰,他现在后悔了,他为什么要分兵呢?
如果集中优势兵力强行突围,挡在海峡的十万突厥军队未必能拦得住他们,他们还是可以逃回去。
霍斯劳公爵后知后觉的后悔分兵的决定,不过要重来一次的话,他多半还会这么决定,因为这就是他的本性和他的指挥水平。
这时公爵已经没有了主意,两个阿兰雇佣军首领说道:“我们还是各自突围吧。”
雇佣军最大的弱点就是只能打顺风仗,那会越打越勇,但是遇到残酷的大会战甚至突围战,便各打小算盘,自己想自己的,只要能保存实力,怎么都行,而不会齐心协力听从统一指挥。
他们反正是为了钱才来打仗的,命都没了,还拿什么去挣钱?
两个阿兰雇佣军的统领提议分别突围,其他雇佣军也都表示赞同。
这时候的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