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沉声说道:“陛下,这李乾顺是个英明君主,如果把他放回西夏,变成心腹大患,倒不如把他杀了,或者扣在大宋。
这样一来他们必然会乱,他大儿子已经死了,小儿子才两岁,现在由皇后垂帘听政,那个女人并不擅长朝政,必然会把朝政搞得一团糟,那些朝中群臣必然会相互争权夺势。
由此一来对我大宋就更为有利了,陛下切不可以眼前利益毁掉大好的一盘棋啊。”
赵桓摆手说道:“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李乾顺固然算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但是也就如此罢了,我能抓他第一次,我就能抓第二次,我能打败他第一次,也能打败第二次。
放心吧,与其让他们另立一个新的君主,倒不如把这个名声扫地,权威丧失的君主还给他们,尤此一来,他们西夏国必然就有好戏看了。
他们的皇帝回来了,却是以战俘的身份回来的,而且还受尽屈辱,把西夏的脸都丢尽。
你说这样的人当皇帝,他说话下圣旨发号令,还会有几个人听从他的号令呢?对付这样的人岂不是更好吗?”
听到这话,李若水愣了一下,缓缓点头。
觉得皇帝赵桓这份气魄是所有人远远不及的,而且说的也有道理,把一个受尽屈辱,颜面丢尽的战俘皇帝放回去,总比另外立一个英明的皇帝更好。
便在这时,邵成章急匆匆的拿着一份紧急军情跑了进来,双手呈送给了皇帝赵桓。
众人的心一下子都悬了起来,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军情的话,邵成章不会在召开紧急会议的时候闯进来的。
赵桓却很随意的接过了军情奏报,直接便打开了,看了看之后他笑了,道:“金军兵分三路,开始进攻我大宋了。”
众人都是脸上变色。
赵桓宣布散会,随即召开军事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殿前司都指挥使宗泽,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姚友仲,步军都指挥使张叔夜以及都统制韩世忠,牛皋,吴玠,刘锜。
军机大臣梅执礼和薛弼当然也参会了。
赵桓说道:“还是老规矩,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他们一再执迷不悟,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来报仇,那我们就让他报个够。
而对于中路军和东路军完颜宗翰以及完颜宗辅这两路大军,不用管他,不过这一次他们是有备而来,很可能要长驱直入,一直打到扬州江南。
因此扬州等处要立刻实行坚壁清野,不用担心,金军打到扬州的时候应该是在十月份以后了,咱们至少还有三个月时间做准备,足够来得及实行坚壁清野,将江南的百姓全部撤离。”
李纲有些愕然,说道:“陛下,我们为什么不在淮河组织防御,非要让他们打到江南去呢?”
所有人都不解地望着赵桓。
的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按照每一个有血性的将军的想法,那都应该坚决抵抗,绝不后撤,哪有别人没打来就先撤的。
但是他们的思路跟赵桓不一样,赵桓是来自于一千年以后,他对这场战争非常了解。
在建康二年,也就是靖炎元年的这场战斗中,金军将会从七月开始,一直持续进攻到来年开春,并且主要战斗将会发生在年底,前期的袭扰战还不是主要的,也没有波及江南。
而到十月份之后,金军大举入侵,会一直打到江南,因为当时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南宋新朝廷赵构去的,赵桓不知道金军会不会改变历史,但他只能按照历史规矩来。
跟历史上发生的情况有些不同的是,金军开始采用了蚕食的方法,向大宋边境侵袭,逐步侵占大宋领土。
对于这一招赵桓是有准备的,所以他才选了十五个城池死守,而放弃了其他广大的北部疆土。
因为他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进行阵地战,他不愿意犯当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错误教训。
那时候李德等洋教官就是抛弃了正确的路线,强令红军死守,寸土不让,迫使军事装备和人数都明显处于劣势的红军跟优势敌军硬碰硬,结果死伤惨重。
现在大宋面临的局面也同样如此,不能硬碰硬,只能迂回寻找战机,集中优势兵力打掉敌人的一部,就像前两次对付金军一样。
在历史上,金军会在十月以后大举侵入江南,一直打到扬州,如果硬碰硬的进行抵抗,按照历史轨迹是根本挡不住的,只会白白牺牲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精锐之师。
毕竟现在的宋军虽然战斗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战力依旧跟女真军不是一个档次,还是不能够硬碰硬的。
这一点赵桓非常的冷静,只有先避其锋芒,等其疲惫,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弩之末的时候,就是对付他们的时候。
所以赵桓摆了摆手,说道:“按照朕的意思来,再说了,军事方面,朕早就说过,军事方面,朕乾纲独断。”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不敢再说话了。
他们也知道,在这一年多的对敌作战中,赵桓的每次决定都非常正确,宋军都取得了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