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读这段典故的时候,只把它作为一个计谋去考虑了,根本没有从货币角度来思考。
现在被赵桓这么一提点,马上醒悟过来:“对呀,这不就是让楚国用大量的货币去抬高敌国鹿的价格,使得敌国百姓都去抓鹿,没人耕种,到时国家失去了农业根基,没有粮食,最终百姓大量逃亡,最后只能投降。
同一个典故官家居然能看出另外一层精妙来,臣佩服。”
赵桓又说道:
“我们再说说本朝的事,其实本朝也打过货币战,你不知道吧?”
一听这话,李若水都傻了,他对本国的历史还是很熟的,怎么没听说过本国有货币战呢?
赵桓又说道:“那你知不知道交子在陕西也可以使用?”
李若水点头道:“这臣知道,当时陕西战事吃紧,朝廷军费不够,所以在陕西印制了三十万贯的交子。从那之后,交子开始不断滥发,才越来越不值钱。”
赵桓道:“朕说的就是当时发行的这三十万贯交子,其实就是朝廷发动的一场货币战争。”
“这如何说起?”
“你应该知道,咱们大宋跟西夏双方交战数十年,明面官方贸易早就禁绝了,但私下走私却屡禁不止,毕竟双方都需要对方的东西。
党项的青盐物优价廉,很多川蜀商人看到其中巨大的利润,都拿钱从西夏买盐来贩卖,私盐屡禁不止的。”
李若水点头道:“这个臣知道。”
“通过盐以及兽皮、药材之类的交易,使得我大宋大量的铁钱流入了西夏。
西夏将铁钱用来铸造武器,再回头打咱们。为了断绝西夏获得铁钱的途径,当然也是因为军费紧张,于是在陕西边境发行了三十万贯交子。
你这些交子只能用来支付军饷和给前线送粮食的粮商的钱款的,粮商不会空手而反,一般都会在当地买一些东西带回去销售,免得空跑一趟。
于是,粮商就拿这些交子在边境当地通过各种途径购买西夏的青盐、皮货等东西,再拿去内地销售,换取差价。
而走私的大头其实是边军,将士们也用这些发作军饷的交子跟西夏那边买卖东西。
因此,这三十万贯交子就通过各种的途径流入了西夏。
西夏人没想到,这三十万贯是我大宋朝廷特别印制的,上面有特别的图案。
朝廷于是下旨,这一批交子不允许兑换铁钱,也不能够在民间使用。
于是,西夏人拿到的这些交子全都变成了废纸,财物白白被骗走了,西夏人吃了个哑巴亏。”
李若水哈哈大笑,说道:“原来还有这一出,臣竟然不知道。”
这件事当然不可能流传开去,毕竟皇帝用了阴损的手段骗了西夏的钱,虽然兵者诡道也,但能做不能说,这样一来,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了。
赵桓又说道:
“朕再告诉你本朝实施的另外一场货币战。”
李若水听得连连点头,满是兴奋,觉得这样的故事太有趣了。
赵桓却说道:“你起来坐着说话,别老这么跪着,朕说话也很累。”
李若水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死谏的想法了,他觉得皇帝这些举措都是有依据的,不是光脑袋想出来的。
只要皇帝是深思熟虑的,那还有什么担心的,于是便起身,坐在了凳子上。
赵桓说道:“在一百多年前,我大宋跟大辽还在征战的时候,大宋曾经对大辽搞了一场贸易战,更准确的说是货币战。
众所周知,我大宋陶瓷、造船、茶叶、粮食等等都是辽朝急需的,也正是因为我们严格管控了对辽朝的交易,导致辽朝没办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这些东西,于是兵戎相见。
在征战的那些年,边境的贸易管控卡得更严。辽朝跟西夏还不一样,西夏有青盐等我们需要的,可是辽朝却没有什么东西是大宋急需的。
本来辽朝的马是我们急需的,但是因为马匹可以用于战争,辽朝人也不愿意把马卖给大宋,也就造成了双边贸易一边倒。
大宋可以不买辽朝的东西,对自身也没什么影响,可是辽朝却没办法不买大宋的东西,比如茶叶、布匹这些生活用品,他自己没办法制造,或者产量非常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辽朝以肉食为主,如果不用茶叶去油腻,那对身体会有很大的损害,茶叶是生活必须。
陶器、漆器等都是生活上非常重要的物品,他自身无法解决,就需要通过贸易。
可是我们闭关锁国,不把这些东西卖给他,导致辽朝只能通过走私途径来从我朝购买。
于是辽朝大量的铜钱就流入了大宋,可是大宋不需要跟辽朝买东西,又严禁跟辽朝购买,因此基本上没有什么铜钱流进辽朝。
辽国便出现了惊人的贸易逆差,——这个词你可能听不懂,简单跟你说一下。
贸易逆差,就是买进的量大于卖出的量。买了很多东西,却基本上不卖什么东西出去。这就导致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