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五初,经过较为细致的摸底核查,最终统计出来登记在册的具体人口数量六岁以上的,其总数是60485191人。
若是算上六岁以下的孩童婴儿,这一数字,至少还能再加个五百来万的数量。
而现如今,到了正统三十年,富有四海疆域辽阔的大明帝国,单是汉族子民,六岁以上登记在册的人口总数,便已经超过了两个亿
六岁以下的垂髫小童,虽说没有一个详细具体的总数吧,但通过各县级惠民药局统计出来的粗略文档来看,这一数字,极有可能与登记在册的两亿汉人,也差不到哪去。
如此这般的话,再过十年,按照当下这个生育率,正统圣君治下的大明帝国,其人口总数,将能达到史无前例的四万万数量
人一多,矛盾自然也多了起来。
这一点,从作为帝国核心中枢所在,常住人口已被严格限制在一百五十万户的顺天府,便能探得一二。
每一天,对于以正二品官职接任顺天府伊的于谦来说,都是无比充实的一天。
上到公侯王爵府,下至黎民百姓家,不管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杀人放火的大事,若是一天少于百件,他反倒有点纳闷了。
万幸的是,当朝天子,是个体恤下属的好圣君。
按照八卦方位,以内环宫城为圆点,设置了内八卦与外八卦总计十六区,得以缓解他的压力。
若非如此的话,已是六十有七几近古稀之年的于谦,事事亲力亲为的他,怕是真得累死在顺天府伊这个岗位上。
然而,往常再怎么累呢,也敌不过最近这几日身心俱疲的劳累。
倒不是顺天府内的治安状况急转直下,而是因为立储一事,向来温和的圣君,竟然在朝议上杖毙了一十六位臣子。
这些人当中,有老有少,有忠有奸,有文臣亦有武勋,有和他一样的二品大员,也有七八品的言官。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拥护刚刚行完束发礼的大皇子朱见深的,也有少部分是支持还未过始龀换牙年龄的嫡皇子朱见浚的。
随着杖毙风波起,一时之间,京师内外,哗然一片。
按说呢,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么个理,再加上当朝天子正值年富力强之际,立嫡皇子为太子,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只是,在不少人的眼里,刚刚行完束发礼的大皇子,实在是太优秀了
虽说在正统圣君的特殊教导下,二皇子朱见淳、三皇子朱见潾、四皇子朱见澍,一个个的也都没差到哪去,但有勇有谋、复礼克己、待人温和且精于数算一道的大皇子,在各方面都极其拔尖。
最为重要的是,相较于颇受武勋追捧的嫡皇子,由昭仪杨氏诞育出来的大皇子,却是颇得文臣们的青睐。
毕竟不管怎么说,皇后钱氏,出身于靖难功臣之家。理所当然的,赢得了多数武勋的支持。
而有着孤儿身份的昭仪杨氏,在满朝文武看来,没有任何母族势力的她,在出身这一方面,和曾经的孙太后一比,简直不要太像。
是以,不管是为了大明帝国的万世基业,还是为了自身的私利,有些人,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而于谦,作为简在帝心的坚定皇党派,他的一言一辞一举一动,在不少人的眼中,有可能就代表了皇帝的意思。
好在是,臭脾气一直没怎么改的他,身为朝中的二品大员,又统掌被划为十六个区拥有一百五十万户的京畿之地,除了当朝正统皇帝,他倒是有资格谁都不鸟。
只不过,他也知道,太子一日不立,朝堂和地方就一日不宁。
要知道,当下这个时候,大明帝国正处在势头极其旺盛的上升期,就因为太子未立这么个事儿,上上下下诸多臣子,有一多半的心思,已经不再专注于他们手头上的那些事了。
对此,于谦也能理解。
毕竟,干得再好,也不如站队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这般淡然。
正因如此,相较于顺天府内每日处理不完的杂七杂八的事儿,真正令于谦最为心累的,还是立储一事。
在他看来,只要太子一立,有着正统圣君的栽培和维护,不管是大皇子还是嫡皇子,不出十年的功夫,便可继承大明帝国的伟业。
就算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吧,照目前四方蛮夷俱是臣服于大明帝国这么个实际情况来看,能安分守己做个守成之君,也是蛮不错的,应该也不难。
只不过,令于谦感到特别困惑的就是,为何正统圣君至今都迟迟不立太子。
说实在的,当朝天子有意谁当太子,包括于谦在内,有不少大臣还是能够猜出一点来的。
毕竟,皇后钱氏自打嫁入大明皇室以后,整整九年都无所出。改立皇后的奏疏,早就有不怕死的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