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弋神色复杂,盯着这个神奇的灰黑葫芦,心痒痒,恨不得立即摘入手中,一看究竟。但他一向比较谨慎,于是先放出神识探索,却根本无法看透,玄而又玄,神秘莫测。
突然,封弋心中一惊,灰黑葫芦好像在抖动,竟与自己眉心间的绿叶灵符生出一丝让人无法理解的感应。
这时,葫芦如同精灵一般活了起来,在轻轻抖动之后,外表上的灰黑颜色全部脱落,换之一种暗淡的紫金色。
乍一看,紫金葫芦外表朴实无华很不起眼,但是凝神细看,便会发现隐藏着一种玄秘气机。
封弋定了定神,心中惊喜交集:“难道这葫芦通灵?有古怪,不知是吉是凶……”
在短暂沉思之后,很快回过神来,转念又想:“既然此处是‘开’门,想必不会过于凶险。”
心中释怀之后,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
也许这紫金葫芦会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封弋当即迈步走上前去,不假思索的伸手去摘紫金葫芦。
“嗡!”
在葫芦离开藤蔓的刹那,发出一声大道之音,表身从暗淡立时变得鲜艳无比,光芒一闪,神芒炫目,瞬间散发万缕璀璨的霞辉。
封弋透过手指,浑身感应到葫芦暗藏的天然道纹与盎然古意。
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是一个自古长存的紫金葫芦,非是藤蔓长出来的。
难道是前辈高人特意放置在此,留给有缘人的?
就在封弋欣喜若狂的同一时间,山壁上的藤草突然间莫名其妙地全部脱落下来,就像是一片绿色幕布被人揭了下来,露出光秃秃的石壁。
“嘎!”
石壁神奇般地自动开出一扇圆形石门,露出一个约九尺高、九尺宽的洞穴。
眼前陡然惊变,封弋目瞪口呆之下,不由失声叫道:“啊哟,我的娘,吓我一跳。”
这扇圆形石门极为隐蔽,全部被刚才的藤蔓遮掩,若非特意搜寻,根本是无法察觉的。即便是找到了圆形石门,若非紫金葫芦与藤蔓之间暗藏某种机关,想必这门也是非常人所能打开的。
稍作镇静之后,封弋看到石门旁边由上至下凿着三个大字,每一笔都深入石壁几近半寸。
又是甲骨文!
字体甚是古怪难认。
封弋瞧着这三个字出神半晌,脑海内仍是模模糊糊一片,心想:“今晚瞧不明白了,等天亮了再细细推究。”
于是也不急着入洞穴,当下将好紫金葫芦收拾在布袋里,走至茶树下,倚靠树干而坐,闭目小睡片刻,直至天色大明,站起身来再次察看那岩洞周遭情景。
晨起,精神好。
蓦地脑海灵光一闪,他终于知道此神奇洞天府地的名字,也就是这三个甲骨文的意思。
兜率宫!
好奇怪的名字。
心中一凛:“究竟是哪位前辈高人曾经在此度假呢?”
面对洞穴,只觉兰香扑鼻,空气清新甜美。
封弋心神震撼之下,不由摆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恭敬模样,朗声说道:“晚辈封弋,不招自来,擅闯贵府,还望恕罪。”说着也懒得理会洞中有无危险,挺身入洞。
踏进门内,豁然开朗,举目四望,登时吁了口长气,惊奇之色更盛。
一切仿佛都静止了。
天地间只剩下眼前无法解释,神奇至亲眼目睹仍没法相信的异景。
洞穴进深约九丈远,前窄后宽,两洞相连,形如卧放的大葫芦。
自壶口而入,前洞洞内沉积形态万千,多以石笋、钟乳石、石柱为主,形态各异,让人无不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造化。
平坦石道两侧各为一排排列满木制书架,架上整齐的摆满了各类竹简,上面皆洒上了厚厚的红尘粉灰。
走近一看,竹简内容颇为丰富,像是微形藏书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远至太古,近至秦汉,如《山海经》、《龟甲记事》、夏代《连山》、商代《归藏》等,只要是那个时期所能出世的书文在此均能看到。
封弋心中一动:“‘黄帝外经’会不会也在其中?”当下,眼疾手快地翻看各类竹简。
不一会儿,找到了占据整体一列书架的八十一章《道德真经》。
封弋眼睛大亮,激动而兴奋地道:“咦!这可是道尊真迹。”
信心大增,于是加快了寻找的进度。
继续又翻看了好一阵子,几乎将所有藏书找了个底朝天,却依然没有看到《黄帝外经》。
封弋轻呼一口气,虽然在前洞有所失落,但他仍将希望寄托于后洞。
缓步前行,兰香扑鼻。
只见前、后两洞相连之处生长着空谷兰、凤兰等名花,暗香浮动,满穴馥郁。
来至后洞。
洞内甚是宽阔,虽是深入地脉,却并不黑暗。
有灯。
虽是油灯,却是长生灯,长明不灭。
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