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弋这才发现天色已黑,自己身处主殿之内。忙了一天,累了一天,他毕竟不是铁打的。
虽然体内有了道佛结合后的元灵之气的滋润,然而他还是觉得很虚弱,腹中有些饥饿。
没有繁星,今夜有云。
惠能掌灯,一片灯火照亮庙殿,满满的都是灵意与宁静。
李无忧取出布包,拿出早上出门备用的干粮,先递给惠能,然后看着仍躺在蒲团上的封弋,便蹲下身去,准备扶起,不想封弋已然挣扎着坐立起来,道:“先生,你的伤……”
封弋仍是那副从容不迫的悠闲神态,微笑道:“人在出生后,便要面对死亡。有人恐惧它,有人视它如归宿,又或当死亡为过渡。不论采取哪种态度,死亡总是一视同仁,从没有人能例外。我对明日之死早已看破,根本不会放在心上。至于伤势,更是无碍,我现在还能撑得住,你不用担心。”说着好整以暇的从李无忧手中接过略有热度的白糖蒸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李无忧那双钟天地灵秀之气,不含任何杂质,清澈却又永不见底的眼睛,神情专注而认真的深注他,非常乖巧的道:“先生,你不会死的。无忧知道你无法接受这种没有说服力的安慰。但是,无忧相信神明,相信你,因为你是药王传人,医术精湛,一定会救活自己的。”
封弋笑了起来。忽然又想起了凤血与外经,暗叹自己“有药方,无福缘”的苦逼运气,轻叹一口气,无限欷嘘的道:“唉,这就是命。你知道吗?命,不是病,终究是无法医治的。”
李无忧忽然觉得自己的胸口像是被一块石头狠狠地砸了下,难过到了极点。
惠能叹息一声,道:“天下间有无量众苦,曰:‘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八苦,世人如同苦海泛舟。我佛慈悲,以‘三转十二行相’传世‘苦、集、灭、道’四谛于今,即是告知众生脱离苦海之法。缘起性空,诸法空相,惟明心见性,能除一切苦,能断一切惑,自性真如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封弋、李无忧一脸懵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惠能大有深意地瞥封弋一眼,又道:“封施主,你我同是觉灵,而且和尚和你也是一见如故,倾心相谈。刚才这番禅语,并不是和尚故意拿话来开解你。和尚也曾修得几分观人之术,你之五官完美无瑕,绝非福薄之相,外不寄傲,内润琼瑶,且眼内神光暗藏,决非池中之物,他日必定一飞冲天。”
李无忧听得大生好感,眼睛睁大至极限,喜道:“当真?大师你没有看错?出家人可不许打诳语哦。”
惠能微微一笑,从容道:“这个当然。”
李无忧呼出一口气,神色由忧转喜,俏目异彩莲闪,闪动着难以掩饰,似带点疯狂的喜息,激动而兴奋地道:“我说嘛,像先生这样天纵奇才的高人,肯定是上天的宠儿,决不会出现天妒英才的憾事。”
封弋心中一阵温暖,笑了笑,于人一种毫不在乎的潇洒,悠然道:“生死只是等闲之事,人人难逃此劫,早些迟些并不放在我心上。人生在世,生命之精彩在于过程,不在结果。未来的事,担心不来,生死有命,时不我与,明日事明日再说吧。眼下倒是有件心事,望大师解迷答惑。”
惠能道:“请说。”
封弋仍然记得下午在凉亭尚未谈完的话题,眼中精芒再现,道:“大师,你下午说,祝融鼎是佛门重宝,此话不知从何说起?”
惠能深无尽极的慧目闪起智能的光芒,道:“天下纷乱,人心思道,自古已然。当今虽有道、佛、儒三家并存于世,但若追源朔流,究其根源,佛教、儒教甚至之前的墨家、法家、农家等教派,其实都是源于道门。有因必有果,因从果生,冥冥中自有业力牵引。这一切因果原由不得不从道宗老子李耳说起。”
封弋与李无忧神态悠然的听着,神情静如止水,静待惠能即将说出的天大秘密。
整座华胥庙静至落针可闻。
自人皇伏羲窥破天道、始创文明以来,天下间真正懂道、得道的,除黄帝之外,便是老子,在道门通常称之为“黄老之道”,故又尊称黄帝为“道祖”、老子为“道尊”。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名太上老君,相传是天界黄帝重返人间亲自传道的化身。
据说,当年老子母亲吃了李子,未精而孕,怀胎八十一年,自左腋下产老子,耳大垂肩,形如暮年,却天赋异禀,聪慧过人,故泉出九龙为其洗礼。
老子生而悟道,并于周都“守藏室”遇见禹鼎,识觉图录、窥破符文,继而得道。
皇帝问政,特赐倚柱,上朝议事不必跪拜。
孔子问礼,始有儒教,留下五德与六经。
骑青牛西至函谷,传五千言“道经”于关令尹喜,遂有道教之始,留下五行,开创五术。
后续又出关,入天竺,化胡王为浮屠,留下四谛真言,始立佛教。
儒、佛、道合而归一,寄托人心不再有分别,天下太平,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