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终见高昌(2 / 3)

诡神冢 焚天孔雀 5968 字 3个月前

模样,以防止真的碰到人时吓到人家。

夕阳劲风,荒草悲歌,他们一起向高昌故城走去的时候,心中陡涌出一种莫名的感叹。

陈智特意的看了眼旦玄,发现他的表情极其的激动,面对着这片荒芜的高昌城似乎非常悲泣。

幸运的是,前面的铁皮房之中果然没有人,周围一带,也完全没有人的影子。

估计是现在是盛夏,这里的环境太过炎热,一时间找不到动工的工人,所以工程也就暂停下来。

但庆幸的是,这里留下了很多的物资和食物,其中最实用的就是可以遮风避烈日的铁皮车。

这铁皮车虽然小,但却一应俱全,里面竟然还有一台发电机,几张睡铺,简易炉灶,小冰箱等等。

他们打开小冰箱,发现里面有一些封存食物和瓶装淡水,甚至还有罐装啤酒。

等这些酒水被冰镇了之后,在这地方喝上一罐,那感觉一定爽透了。

铁皮车内还有一些简易的厨具和洗漱用具,甚至还有简易的洗浴设备。

他们可以在这里好好冲个澡,吃一顿好的,晚上再好好睡上一觉。

于是陈智当时就决定,今天先不进城,先在此地休息一下,缓一缓身上的风尘。

然后第二天早晨,再进这高昌古国看一看……

传说中的高昌古国,就在这片沙漠的尽头……

相比于火焰山那无法忍受的高温来说,高昌古国这里更像是一片难得的绿洲。

四处随便可见低矮的灌木,可以看出这曾经是淡水流过的地方,但是现在,这片绿洲已经逝去了……

从唐朝的一些地方志中能看出,昔日的高昌古国,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非常繁荣。

这难得的繁荣,和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密切相关的。

当时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来自四面八方的商队,都必须在这里停留一站。

商人们从烈日地狱般的沙漠中疲惫而来,这里是一片拥有着广泛水源的美丽绿洲。

据唐朝时的地方志记载,这里曾经人口密集,交通非常的发达,城门前的骆驼队一片连着一片,满头发辫儿蒙着面纱的女子手捧鲜果美酒,接待着来自于四面八方商贾和旅客。

陈智他们双脚踏上这片昔日的绿洲大地时,似乎能看到一排排骆驼从他身边穿过,披着白色面纱的女子,头上顶着葡萄,手提酒壶,踩过喧闹的街道

他们脚下的地面上,还可以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石砖的痕迹,都是菱形的铺路图案,在1000多年前。这里应该是一条宽阔的石道,直通高昌国的大门。

陈智他们沿着这条大道一直向前走,走到尽头的时候,下面是一片低谷。

站在山坡上翘首前望,便能看到下方一片辽阔的废墟了。

那废墟都是黄色的断壁颓垣,和这里的沙子一个颜色,混在大漠黄沙中,如一排排黄色的大积木,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气势磅礴,但却死气沉沉。

那里就是传说中的高昌国了……

说实话,陈智过去并没有把这传说中的高昌古国,想的多么宏伟。

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见过太多的神墓陵园,人类的建筑已经很少有能震撼到他心灵的了。

而且一个西域的边塞小国,又能宏伟到哪里去?

但没想到的是,当亲眼看到前方这片古城遗迹的时候,陈智的心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可以这么说,这高昌古国的废墟如果全部发掘的话,其宏伟和精密程度完全可以和古罗马城抗衡。

而其城内结构的布置,也是相当讲究的。

所有研究唐史的人都知道,高昌国是西域最大的古城,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至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它曾是吐鲁番盆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曾是西域最大的国际都会,宗教中心和印刷中心。

可以想象,当时在这个边塞小国内,文化艺术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高昌能有这样的成就,其实和中原文化源源不断的传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数万兵马远征大宛,因路途太远,供给不及,最终大败而归。

李广利总结教训,在此筑城屯垦,终获大胜,于是这座城也留了下来,由于这个地方地势高敞,人庶昌盛,故名为高昌。

西晋战乱,中原流民大批逃亡至高昌,建立高昌郡,历一百多年。

公元443年,北凉流亡政府在这里建立了高昌国,并使之成为四域政治和佛教文化中心。

这就是高昌国建国的历史…

高昌王国在大唐时期,曾派使者到长安进贡,并虚心地学习大唐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经验。

就连高昌的王城也是依照大唐的城廓进行了改造,其规模,内部布局和长安城一样。

所以当时欲知唐代长安城规模,到高昌城一看便知。

当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