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过盈装配!(2 / 2)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4435 字 3个月前

闹非凡,但却无人前来打扰余华。

所有人都明白此时此刻的重要性和意义,他们耐心等候,等候见证历史。

余华瞥了一眼外面,没有说话,目光紧紧凝视前方的红牡丹榴弹炮,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示意开工。

红牡丹的炮身部件较为简单,由105毫米23倍径身管、套筒和炮闩构成,并没有添加花里胡哨的火炮排烟装置和炮口制退器。

火炮排烟装置需要在炮管部位钻孔安装蓄气室,这个设计对身管质量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身管出现炸膛情况,并不适合牵引式榴弹炮。

至于炮口制退器更不需要了,这个零件的作用原理为通过降低管内膛压减少火炮后坐力,问题是红牡丹榴弹炮的双室液压制退机能够轻松抗住发射后坐力,压根不需要炮口制退器来降低膛压。

降低膛压意味着什么?

炮弹初速变小,射程缩短!

不好意思,咱要的就是大力威猛!

发射膛压越高越好,炮弹初速越高,射程越高,火力越猛!

600米每秒炮弹初速和900米每秒炮弹初速,完全是两个概念。

余华负责指挥,四名战士进行辅助操作,先将用于提高射击精度和寿命的锥形套筒小心装上炮架,由于重炮级身管自紧技术尚未突破,只能在火炮套筒这里下点功夫,将后世火炮采用的锥形套筒拿了过来。

锥形套筒的综合性能全面优于传统套筒,套筒本身从前往后逐渐变细,不仅更加轻便,同时还更为均匀的承受开火应力和热量。

炮闩之前已经装好,待安装完锥形套筒,余华来到零件台前,两米多长的火炮身管竖立固定,下方九十厘米部位放置于一个圆形金属器皿之中,直径比火炮身管略大。

整个人轻轻呼出一口气,接着打开液氮瓶,将无比昂贵的液氮倒入圆形金属器皿之中,白色极冷雾气弥漫四散,一股彻骨寒意随之传来。

大厂冻,小厂烧,路边小摊哐哐敲。

为了最大程度确保火炮身管的装配精度和质量,余华特地选择液氮冷冻装配技术,经过液氮冷冻处理的火炮身管直径会缩短几丝距离,刚好可以装进同等直径的锥形套筒,而在恢复常温后,火炮身管与锥形套筒之间实现过盈配合,这样两者之间依靠彼此接触面的弹性压力产生紧密且牢固的联接。

液氮冷冻过盈装配,后世机械大厂最为流行的装配法。

火炮身管在液氮的影响之下迅速降温,受影响部位直径略有缩短,余华站在操作台计着时间,待到达预定的冷却时间之后,立即向起重机下达指令。

低温冷冻的零部件不能过冷,一旦出现过冷,则会导致金属发脆现象。

起重机运转,垂直向上吊起沉重的火炮身管,身管下方凝华结晶的部位徐徐进入余华视线,直至离开圆形金属器皿。

微风轻抚,时间正好。

余华给出指令,四名战士辅助操作,配合起重机将炮管以最快速度吊到锥形套筒前方,而后调整角度。

炮管垂直向下,炮尾对准锥形套筒孔位。

起重机徐徐下降,经过低温冷冻处理的炮尾,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松进入同等直径的锥形套筒孔位之中,一点点进入,直至淹没于其中。

整个过程,润且丝滑。

看着火炮身管冷冻部位如此轻松便装好,余华脸上浮现满意且舒心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整个人心情无比舒畅,内心紧绷的弦缓缓放松。

他,做到了。

从穿越至今历时近十个月时间,他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做到了——在1937年的陕北,为部队搞出了大口径重炮。

历史改变了吗?

他不知道了。

但他知道,有了大口径重炮的根据地和八路军,将消灭更多的日军!

马克沁研发的重机枪在索姆河战役一天消灭了六万英军,卡拉什尼科夫研发的ak47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屠杀生命,产量数以千万计,死在其枪口之下的灵魂丝毫不亚于其产量数字。

余华不奢求红牡丹榴弹炮能够消灭数百万的日军,他只希望,每一颗打出去的炮弹至少带走一个日军士兵,用日军士兵的生命安抚自己的心灵,如此便够了。

什么是成功?

每每想到战场上的日军会因为自己研发的火炮而丧命,这便是成功。

当然,这只是一种成功而已,他从没忘记当初的邱小姐之梦。

1937年10月五日下午4点08分,红牡丹105毫米原型炮于根据地柳树沟兵工厂完成总装,中华第一门自主研发的大口径榴弹炮,就此诞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