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自食恶果(2 / 3)

一切只是开始,他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挑战要面对。但他坚信,只要有了这些军人的支持,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能够一一克服,让边城成为一个真正的乐土。

而就在牛二在边城励精图治,逐步稳定局势之时,秦城战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猛然间传回了朝廷,瞬间在朝堂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朝堂之上,原本就紧绷的氛围此刻更是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臣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有的震惊,有的忧虑,更多的则是惶恐不安。他们知道,秦城的失守,意味着边疆的防线又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国家的安全再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崇祯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仿佛要将每一个人的心思都洞察无遗。大臣们不敢直视他的眼睛,生怕自已成为那个触怒龙颜的倒霉蛋。

朝堂上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大臣们都知道,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怵了崇祯的眉头,否则,轻则贬官罚俸,重则身首异处,甚至株连九族。因此,他们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沉默,生怕自已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

崇祯帝看着下方的群臣,心中充满了愤怒与失望。他深知,秦城的失守,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朝廷腐败、官员无能、军队涣散的直接体现。他恨不得将这些无能的官员都拖出去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然而,愤怒归愤怒,崇祯帝也知道,此时此刻,他不能意气用事。他必须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应对当前的危机。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吐出,试图将自已的情绪平复下来。

“诸位爱卿,”崇祯帝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秦城失守,是我大明的耻辱。朕知道,你们心中也必定不好受。但是,现在不是自责和推诿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是能够挽救大局的策略。”

说完,崇祯帝的目光再次扫视着群臣,仿佛在等待他们的回应。大臣们知道,这个时候,他们必须拿出自已的智慧和勇气,为朝廷出谋划策,共同度过这场危机。于是,他们开始纷纷发言,提出了各种应对之策。

朝堂上的氛围虽然依旧压抑,但已经有了一丝转机。大臣们知道,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保卫大明的江山社稷。

“陛下,秦城不过是一个二流将军,其才略与勇武,在对阵牛二这样攻势凶猛、智勇双全的将领时,显然力不从心,他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温体仁缓步出列,对着崇祯帝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惋惜,“吃败仗,其实也是早晚的事情。臣以为,当前之急,在于如何收拾残局,重振军威,而非一味责怪秦城。”

崇祯帝闻言,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地望向温体仁,似乎在权衡他话中的分量。朝堂之上,众臣皆屏息以待,气氛凝重。

“温卿家所言,不无道理。”崇祯帝沉吟片刻,终于开口,“秦城虽败,但亦是我大明子民,其罪当罚,其情亦需恤。然则,牛二之威,不可小觑,朕需一能征善战之将,以克敌制胜,挽回我朝颜面。”

温体仁闻言,心中暗自盘算,随即又道:“陛下圣明。臣斗胆举荐一人,或许能担此大任。此人便是昔日与孙传庭齐名,素有‘铁血将军’之称的李定国。他武艺高强,智谋过人,若得此人,定能击败牛二,重振我朝军威。”

崇祯帝闻听李定国之名,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随即又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李定国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此人性格刚烈,难以驾驭,若用之不当,恐生变故。

“李定国……”崇祯帝低声念叨着这个名字,仿佛在权衡利弊,“温卿家,你速去查明李定国的近况,若其确有出征之意,朕可考虑重用。但切记,务必确保其忠心耿耿,绝不可有二心。”

温体仁领命而去,心中却暗自窃喜。他知道,李定国一旦出山,必将成为他手中的一枚重要棋子,无论是对付牛二,还是将来在朝堂上的争斗,都将为他增添不少助力。

朝堂之上,随着崇祯帝的决策,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之中。而李定国的名字,也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还有一事,臣认为极为重要,那就是我们需要详细了解秦城战败的整个过程。”温体仁的话语在朝堂上回荡,他的眼神坚定,显然对此事极为重视,“通过深入了解战败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警醒自身,以免在未来重蹈覆辙。”

崇祯帝点了点头,对温体仁的提议表示赞同。他知道,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只有从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进步。

“温卿家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查清秦城战败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战略上的失误,还是战术上的不当,都要一一呈报上来。”崇祯帝吩咐道。

温体仁领命,心中却暗自盘算着如何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自已在朝堂上的地位。

而此时的魏藻德,看着温体仁在朝堂上侃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