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野心的养成(1 / 2)

大明都督 奔叔 2588 字 4个月前

信王,是当今皇上唯一的弟弟,兄弟情深是人所共知,只要抓到了信王,拿着这个人质去做谈判条件,那个天启皇帝绝对会低下那颗年轻的头颅,所以,皇太极立刻抓住了这个关键的节点,施行了这次突击。

同时这一次行动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不管这次行动失败与否,自己这一群人扮作蒙古人,绕道蒙古,从遵化突入,就给大明王朝一个假象,那就是蒙古人已经彻底的倒向了后金,从此以后,蒙古人想要再获得大明朝廷的信任和资助,那他们就简直是异想天开,这是一把双刃剑,无论胜败与否,对后金都是绝对有利的。

至于突进大明的腹心之地的危险,皇太极却没有太过担心,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强悍的野战能力,突破燕山山脉,就是河北的大平原,在那里一马平川,自己的骑兵精锐,就可以任意驰骋,打败所有能在野地里阻挡自己的明军。

为此,他说服了年轻的杜度的镶白旗和他一起冒这个巨大的风险。

于是,整个计划就紧锣密鼓的施行起来,因为时间的确是太紧迫了,晋商散布在各地的掌柜,商队,已经给他传来了具体的信王出行的时间表,于是在仔细的研判之后,皇太极准备将截击信王的地点选在了丰润。

丰润,地势平坦一马平川,而且无论是离着山海关的孙承宗还是离着重兵屯住的北京城都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按照大明军队行军的速度,从京城到丰润,即便接到告急报告,不做任何拖拉,也要十天赶到丰润,十天,自己所有的目的都将达到了。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和完美的计划,但这个计划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摇摆中的蒙古人,必须同意自己借道蒙古而突破喜峰口,而横亘在这中间的就是蒙古的朵彦部。

但好在林丹汗为了统一蒙古,对朵彦部大打出手,最终逼迫朵彦部暗中投靠了后金,以获得后金的支持,再加上晋商在其中大量的做了工作,许以借道高额费用,当然,这笔钱最终还是要后金出的,不过事情还是谈成了。

于是,皇太极带着杜度,合计正白旗镶白旗两万最精锐的人马,穿过朵彦部草原,在晋商范文斗买通大安口守军的情况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一举拿下大安口,皇太极立刻分兵2000,封锁住整个大安口为自己预留了后路,然后带着大队人马,如潮水一般冲进了河北大平原,冲到了遵化城。

遵化一直是北方的重镇,是北京的门户,在这里有一个游击将军驻扎,还有一个大名的巡抚主掌军政大权,这是北京的北面屏障,可谓是事关大局。

但是可惜,大明的内地太平的太久了,久到即便是如遵化这种帝京门户也忘记了战争是什么了。

原本的驻军规模是2万,结果到了这时候,名额还是这些,但实际的人数已经不足3000,缺额已经达到了17000。</p>

<strong></strong>这些缺额,养活了住在遵化的所有官吏,却废弛了整个大明帝都的安全。

就在皇太极17000多人马,突然出现在尊化的时候,城内的所有守将官员,立刻惊慌失措,好在他们还能够及时关闭城门,没有让皇太极顺势拿下遵化城,皇太极多少还是有些遗憾。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局,于是皇太极在这里,就留下了一千人马,目的就是堵住遵化的大门,隔绝遵化和北京的消息。

有贼兵犯境,这本来是一个大的变局,消息应该很快就会被传到北京去,但是周围知道这个消息的所有人都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他们不知道,围困遵化城的不是蒙古人而是建奴女真,在他们的习惯意识里,这又是蒙古人的小股部队前来打谷草,虽然这一次打谷草来得早了些,也过于深入了,但大家并没有及时向上报。

究其原因就是,在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打了就走的,等他们抢完了事情也就过去了。而更可悲的是,周围的官员,包括遵化的文武官员更认为,这事情要是报上去,朝廷一定会责怪自己的失职,而一旦朝廷较真追查下来,那原先的一切龌鹾的东西就都将大白天下,那就不是一个两个官员倒下那么简单了,那将是一大批官员倒下,牵连将是巨大的,大家最好就这样,将脑袋用被子盖上,就当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等蒙古人走了一切也就都过去了。

就是因为这种鸵鸟思维,让皇太极毫无阻碍的南下了,最终,在长安寨,截住了正在东去的信王队伍。

信王的随扈队伍,是英国公京营禁军精锐中的精锐,英国公的三千亲兵。

亲兵是拿着整个军队克扣下来的钱粮供养的,他们不但装备着最精良的武器,吃着最好的伙食,拿着最高的俸禄,而且因为他们的家属也被厚待,所以这些人,也就成了主将的保障,原则上,在战争胶着的时候,他们会成为一支主力部队,一把刀子,会扭转整个战局。

当然,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在战斗失利的时候,他们会拼出一切,保护自己的主将脱离战场,逃出生天。

但是巡哨探马,回报皇太极这支队伍的状况时候,简直让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