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王强的小插曲打断了大家的话题,沉默了一下之后,冯世宝还是小心的问道:“刚刚毛帅说的话,可以继续吗”
毛文龙也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激动,他知道,现在的话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这些话一定会被传到天启的耳朵里去,但是他必须说这话,否则他就认为自己是对历史的犯罪。
当然,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这话到底有几分正确,会不会也被后世争来争去但现在哪里还管得那么多
“我说熊廷弼其心可诛,不单单是这一句话,还有其他原因的。这一场战役,辽西局势糜烂,难道他就不知道,他作为一个辽东的经略,这样的惨败,他不需要负责任吗难道他就不知道他的下场吗难道他以为就让一个王化贞顶缸,他就能脱了干系吗”
毛文龙一连气的诘问,让两个人有些目瞪口呆,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熊廷弼是知道这种严重的后果的,但为什么他还敢这么做因为他自认为这天下唯有他一人可以经略辽东,皇上是不能杀他的,因为皇上必须要用他来经略辽东,所以,在他认为,皇上不能杀他,也不敢杀他,这是什么,这是挟天子以自重,这已经不是其心可诛,这是居心叵测。”毛文龙说完这话,气的是呼呼喘气:“如果这次饶恕了他,那么,将来就开了一个先河,谁都可以凭借自己掌握的资本来要挟皇上,那国将不国了。”
这话就严重了,但细细想起来,严重吗一点都不严重,真的要像毛文龙说的那样,真的将是国将不国了。
想后来袁崇焕敢于不经过崇祯内阁,就杀了毛文龙,其凭借的不就是他的五年复辽的大话吗,而崇祯也因为当时只有他能镇住满清二不得不给他背书,但当皇太极打到了城下,袁崇焕的大话破灭了,崇祯才想到,袁崇焕以能复辽而要挟自己,于是恶向胆边生,杀了这个敢于要挟自己的人。
这才是毛文龙被杀,袁崇焕被剐的原因啊。现在毛文龙这么说,也说在为以后的自己不被冤杀做铺垫。
想到毛文龙说的那样的后果,王洪亮和冯世宝就只剩下抽冷气的份了。现在他们再也没了心思喝酒了,恨不得立刻将毛文龙的见地禀报给皇上。
但是刚刚要告辞走的人,却又坐了下来,因为通过这一番谈话,他们看到了毛文龙对大明的忠诚,同时也看到了毛文龙与众不同的见解,所以他需要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办听一听这个深有见解的大帅的意见。
“如果非要杀了熊廷弼,那么谁可以做辽东经略。”在他们的眼中,张鹤鸣是绝对不行,其他人好像也都不中,仔细的掂量一番,还真就是这个熊廷弼能抵挡后金建奴。
毛文龙就双眼雪亮的对着二人道:“其实在这个大明,有一个真正忠君爱国的人,并且绝对军事深有韬略,只要用上此人,大明辽东将立刻安稳,不敢说几年内能逆转,但和建奴打个旗鼓相当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两个人立刻伸出了脖子:“大帅说的是谁”
“帝师孙承宗。”
两个人互相望了一眼,然后不由得长出一口气,深以为然。
孙承宗。北直隶的保定高阳人,
孙承宗长得还一表人才,浓眉大眼,鼻直口方,五官端正(貌奇伟)在周围很有名望。但他不安于现状,好游学,于是就边走边讲学,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山西大同,标准的明朝边境。
在这里,除了教学,日常的兴趣爱好就是聊天,但孙承宗的聊天不找其他文人墨客大家一起谈诗词歌赋讨论专业,他专门去找那些常年驻守在边关的老兵,询问他们一些有关边关防务的事情,上到行军打仗军事地理,下到鸡零狗碎老兵唠叨,他都听的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要做笔记。
这样的经历,让他了解到很多军事知识,虽然传授这些知识的多为底层老兵,没有六韬三略,没有孙子兵法,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却胜过这些。</p>
<strong></strong>六韬三略有很多,拿钱就可以买到,而真正的经验却出自实践,而实践又出自战场上的一刀一枪,这些是拿钱买不到的,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只能去体会,代价就是生命。
边关的所见所闻,都为孙承宗个人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塑造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这是他的爱好,也成为他的专业:晓畅边事。
后来这一点还成为了明朝的救命稻草,哪怕是一时的。
万历三十二年年,有着二十年丰富教学经验及自学军事二十多年的孙承宗参加了作为读书人最重要的科举,这是已到不惑的他第一次参加科举,并高中“榜眼”,被授予翰林编修,在这里只要有耐心,只要不捅娄子,未来的六部尚书内阁辅臣乃至内阁首辅都有可能。
前途光明之外,平常还很清闲,除了聊天就是看书,继续专研自己的兴趣特长,纵览兵书,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从一个民间半吊子军事家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军士理论家,时常还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商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