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活心了(1 / 2)

我的1982 大国雄起 2794 字 4个月前

王喜平在国营厂子当豆油厂的厂长,旱涝保收不说,按照市里面的说法,也就是一年半载以后,他甚至会被提拔成为粮食局的副局长。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要说什么单位最牛逼,粮食局和物资局这两个人单位最牛逼。

就是这两个单位的人,从单位走出去,都是趾高气昂的,在老百姓的眼中,这两个单位的人可以说是最牛逼的。

因为这些人掌握着所有人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

粮食局这些人手中的权力可以说是特别大,购买粮食需要什么那是需要粮票的,没有粮票,很多时候想要买粮都买不到。

别看八三年的庄稼大丰收,基本上全国人民都能够吃上饱饭,通过一些个人的渠道,或者是像李忠信这样的公司,通过下乡到农村那边能够用物品换取粮食和农产品。

但是,粮食还是不充足的。

所以呢粮食局在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最好单位,只有他们这边才有权利调动大批量的粮食,只有他们这边才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缺粮票。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粮食局和物资局两大局,在这个年代几乎被所有人羡慕,王喜平对那粮食局副局长的位置,也是惦记得很。

按照一些老一辈人的思想,八三年的时候,风调雨顺,天老爷照顾人,让全中国的人都能够吃上饱饭。

但是,并不是每年都有八三年这样的好年景的,一旦出现天灾,那么,中国的粮食还是不够吃。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被三年自然灾害给吓怕了,他们怕发生那样的自然灾害。

粮食局是做什么的,那是负责粮食的管理的部门,东北是中国的粮仓,东北这边粮食局的权力更是相当大,出去在外面只要是一说,我的老公是粮食局的局长,那面子得老大了。

王喜平的爱人对于前两年上门给他们家里面送鱼的李忠信,她还有着一些印象。

那李忠信是一个小孩子,而且和李忠信当时一起登门的是竹板屯那边的一个村长兼村支部书记,按照王喜平爱人的说法,那是连芝麻大的小官都算不上的干部。

八十年代有一种说法,村长和村支书都算不上是什么干部,无非就是领着一些泥腿子在地里面刨食的芝麻官。

丈夫王喜平真要是相信那么大的一个孩子的话,那才是一把岁数活到狗身上去了。

在国营豆油厂当厂长,可以这样说,在江城除了市长级别的人物他们比不上,其余的那个单位的人看到他们家的老王,不都笑呵呵地打招呼称老王为王厂长。

粮食局的一把手去年的时候可是把王喜平单独叫了过去,询问过王喜平,想不想在肩上加加担子。

也就是说,不出太大意外的话,他们家的老王就会被提升为粮食局的副局长。

到那个时候,王喜平无论从身份地位上,还是从工资方面,都会有相应的大幅度提高。

而到那个小孩子搞的什么豆油厂去当厂长,简直就是笑话。

光是那么一说,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让他们家的老王去当厂长,还需要负责建设厂子。

无论王喜平那边怎么去说,他的爱人就一句话,你平日里爱怎么做,做什么我不想管,也不去管,但是,要是你想辞掉江城豆油厂厂子的职位去外面搞豆油厂,那我们两个人直接就办理离婚手续吧

一年前的时候,王喜平对于爱人的话还言听计从,毕竟在他的内心深处,对于从国营豆油厂下来给一个私人打工有着莫名的抵触,但是,越和忠信公司这边接触,王喜平就越后悔之前做出的决定。

别看王喜平在江城这边豆油厂当厂长,可以说是江城这边的一个大人物,甚至用随便就能够呼风唤雨来形容他也是差不多了多少了。

但是,在忠信公司年终奖出来以后,王喜平开始闹心了。

这种闹心用抓心挠肝来形容也是不逞多让。

王喜平是看着忠信公司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王波也好,董国忠董志国也罢,还有那些个新进入忠信公司的高层。

哪一个他都认识,更是明白这些人究竟是做什么的,是什么样子的出身。

他可是和忠信公司第一个进行合作的工厂厂长,更是被李忠信看重,很多事情,李忠信和王波都会把他的建议当做一种参考。

特别是李忠信提出来,忠信公司出钱,让他在江城这边建设一个全国最大的豆油厂。

之前李忠信说这个事情的时候,他的老婆坚决反对,而且他的心中也有一些小的抵触,生怕李忠信那边搞不下来这样的一种事情。

可是,现在忠信公司发展得红红火火,在江城西部那边就好像是不要钱一般地大挖地基,据说这次忠信公司要在江城西部那片地方盖五座超过十层的大楼,和十几栋的住宅楼。

按照王喜平得到的消息,如果不是图纸和人员以及经验方面的一些事情,这次要盖的大楼的数量还会翻上一倍。

最为主要的是,江城现在一共也就几十个万元户,而忠信公司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