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振明不再看老太太比锅底还黑的脸,转身离开了老太太的屋子。
老太太盯着已跨出屋子的儿子,气得捶胸顿足,哭嚎起来,“我这是什么命呀?怎么养了这么个不成器的儿子。”
老太太嚎几声,哭声嘎然而止,把弯腰下来准备宽慰她的孙氏吓得往后退了两步。
老太太没有管孙氏的反应,扭头对秋菊道:“你赶紧跟出去瞧瞧,看看二老爷去了哪里?”
秋菊忙放下手中的杯子往屋外走。
白振明从母亲的院子出来,转身往自己的院子走,走到转角处,看到钱嬷嬷候在那里,诧异的问道:“嬷嬷怎么在这里?王氏她怎么样了?”
钱嬷嬷朝白振明福了福身,“回二老爷,二太太让奴婢在这儿候二老爷。二太太说,让二老爷不用挂心,她很好。
二老爷该忙去忙吧,不要为了这些小事耽误了二老爷的大事。到时又遭来老太太的说项。”
白振明本就是聪明之人,经钱嬷嬷一提,便知道此时回小院安慰王氏不合适。
“多谢嬷嬷了,王氏那边,还有劳嬷嬷。告诉王氏,我去舅舅那里,晚些时候才能回来。”
白振明吩咐完后,原路转了回来,从老太太的院子门外的路直接去外院。
秋菊出来后,便看到向外院走的白振明,尾在白振的身后,一直看到白振明骑马离开白府,才转身回去禀报。
秋菊回来时,老太太已经平静下来,坐在炕桌边看镇远候府递过来的帖子。
孙氏和方氏围在边上奉承着。
孙氏满脸的佩服,“这个家有阿娘就是不一样,镇远候府定是知道母亲回京了,帖子下了这么多份,连带着我们都有。
媳妇和四弟妹都沾上母亲的光了,刚来就能收到镇远候府的帖子。”
方氏也是满脸激动,跟着附和道:“真是沾上母亲的光了,刚到京中,便能得到这样的人家宴请。真是三生有幸了。”
秦老太太被两个儿媳妇捧得有些飘飘然,眼睛瞄到秋菊回来,开口问道,“那个不孝子回那边去了?“
秋菊摇摇头,“回老太太,二老爷径直去了外院。奴婢一直跟在身后,看着二老爷骑马离开才回来。”
老太太知道儿子没有去王氏那边,心情好了不少。
抬头对孙氏道:“府里的事先交到你手上,你好好的给我把府里大小事务管起来。
头件大事就是后天去镇远候府参加宴会,到时把雪姐儿,敏姐儿带上,让她们见见世面,从穿衣到带到随身伺候的人,都要一一过目,千万不要出了错处。”
孙氏激动的低头应下。
老太太又嘱咐方氏,“你三嫂一人顾不过来,到时你也盯着点。镇远候府那是开国时的候府,世袭罔替的候府,是京中的超级豪门,京中多少人家以得到他们家的帖子为豪。
你们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到时结识一些有头有脸的人家,将来对孩子们有帮助。
现在候府的何老夫人,那是大长公主的外孙女,福清郡主的女儿,先太后在世时,对何老夫人也是宠爱有加的。”
孙氏和方氏听着老太太讲镇远候府过往,眼里尽是羡慕。
老太太最后叮嘱道:“明儿你们好好跟着我,千万不要出乱子。”
孙氏恭敬的点点头,“好,明儿媳妇带着雪姐儿她们好好的跟着母亲。”
老太太说道:“你俩跟着我就成,雪姐儿和敏姐儿,让她们好生跟着欣姐儿,认识些世家小姑娘。”
孙氏连连点头道:“还是母亲思虑得周全。”
老太太挥挥手,“你们别在我这儿呆着了,赶紧去准备准备,多准备两套衣裳,以防不测。”
孙氏与方氏忙起身道别。
等二人离开后,王嬷嬷提醒道:“小姐,真的给二太太禁足了?要不,等从候府的宴会回来后,再对二太太禁足吧。
毕竟,三太太和四太太刚到京城,奴婢有些担心,若是有二太太在身边帮着提点提点,会不会更好些。”
提到王氏,老太太一副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的样子,那里能听得进王嬷嬷半分劝。
老太太不耐烦的挥挥手,“别跟我提那贱人,她不就仗着自己在京城多呆了几年,动不动给我甩脸子,我要让她知道,这个家里,是老娘说了算。”
王嬷嬷便不敢再多说。
第二天,白府一家人用过早饭后,便激动坐上马车往城西镇无候府去。
正月初八为京城各府衙开印的日子,初七这天是节后最后一天假期。
镇远候府在京中低调是出了名的。多年不曾这样大张旗鼓的宴请。
车子行到候府外的正街,便越行越慢,远远的堵成一条长龙。
白府的车被堵在众多的车队里,半晌才能挪上一步。
孙氏好奇的不时撩起帘子往外看看。看着前后长长的车队,又是一阵感慨,“这候府得有大,能容下这么多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