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抬参如请佛(2 / 3)

你好,1983 隐为者 5993 字 4个月前

“俺也去。”李铁牛嘴里嘟囔着。

“师弟,你还是专心在这煮茶叶蛋吧。”刘青山拍拍他宽厚的肩膀,然后跟着师父和高峰上路。

高峰也显得有些兴奋,俊秀的脸上带着一片潮红,搓着双手说道“小师兄,我还是第一次挖野山参呢”

刘青山随口应道“没关系,人生总有第一次,多来几次就习惯了。”

高峰张了张嘴,这小师兄这话感觉味道怎么怪怪的。

师徒三人一路疾行,等到中午的时候,这才来到那片参园。

这会儿的人参,才刚刚要冒芽,只能凭借去年残存下的干巴枝叶,来进行判断,并不是挖参的好时候。

一般时候,怎么也得长叶或者最好是开花结果的时候,采红榔头市,那才最容易有收获。

也只有像哑巴爷爷这样的,才能想啥时候挖,就啥时候挖,

高峰看了之后,更加激动“天啦,这么多,这是一个野生的天然群落,只怕有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

他是越说越激动“那岂不是说,这里很可能有一株几百年的参王”

“淡定,淡定。”

刘青山敲敲他的脑袋。

他也在暗中观察着高峰,今天也算是对他的一次考验,能不能禁得住这样的诱惑。

高峰摸摸脑袋,渐渐从狂喜中平静下来,在别人眼中,这片参园,代表着巨大的财富。

但是在医者眼中,它就代表着许多患者的康复。

定下心来,高峰就开始把包里的工具拿出来,递给师父。

刘青山见他的双眼,重新变得清澈,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也跟着干活。

这一次,只有他们师徒三人来这,而没有带外人来,就是怕有人贪心,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先把周围清理开一米左右的场地,这种老山参,参须经过几十年的生长,都是非常长。

按照老辈子留下来的规矩,参须要是断了一截,丢了手艺不说,关键是价格也会大打折扣。

因为以前的放山人认为,参须断了,人参里面的精华也就会随着流失。

随后,师徒三人就蹲在地上,手里拿着骨扦子,开始慢慢清理。

挖人参的这个过程,以前不叫挖,而是叫“抬”。

从前都是官老爷坐轿子,才说是抬的。

老辈子放山人的说法就是“抬参如请佛”,这并非是迷信,而是表达对人参的一种态度。

放山人,是怀着一种尊敬的心情来把人参从山里请出去,到外面来治病救人。

而后来的人,则慢慢失去了这种对大自然和万物生灵的敬畏,肆意妄为,自然也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

抬参的过程,是个慢性活儿,爷仨一直忙活了好几个小时,这才算是把这株老山参给完整地抬出来。

刘青山和高峰将挖出的大坑重新填埋好,而哑巴爷爷,则已经剥了两大块桦树皮,将抬出来的野山参,夹到里面。

中间再放上青苔,保持湿润,外面用红绳绑好,就可以带下山了。

这个月份儿,这样的保存方法,放上半个月都没事。

此刻天都要黑了,三个人只能在附近的一处木屋住了一宿,第二天中午,这才返回夹皮沟。

一般说来,抬回来的人参,放在通风的屋里,自然阴干,不叫阳光照到就可以。

家里正准备吃午饭呢,姚师傅和杨师傅,正眼巴巴地等着呢。

看到刘青山他们回来,立刻迎了出来,瞧见哑巴爷爷身后背着的桦树皮,杨师傅不由一喜“刚抬出来的”

他还以为,哑巴爷爷是以前采的老山参,一直收藏着。

万万想不到,还是鲜的,那品质当然更好。

可是这个月份,就能找到野山参,也真是神了

带着满腔的疑惑,众人簇拥着哑巴爷爷进屋,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桦树皮。

只见里面的老山参色泽微黄,并非白白胖胖,反倒像是个瘦骨嶙峋的老人。

根须上,还带着一个个的珍珠疙瘩,这个就是野山参区别于种植参的地方。

“先看芦头。”

姚师傅还拿出来放大镜,他的眼神儿有点花。

老山参的具体年份,不大好确定,比较准确的就是查看芦头上面,因为一年长一次枝叶,所以还是会留下痕迹的,道理就有点像是树木的年轮。

两个老师傅都在药厂工作多年,辨识药材的本事不差,很快就得出结论这是一株参龄在七十到八十年之间的一株野山参。

“难得的宝贝啊,哑巴老哥,这次真是谢谢你啦。”

杨师傅紧紧握住哑巴爷爷的大手。

旁边的姚师傅则轻咳一下“老杨,别忘了先算账。”

对对对,杨师傅连忙点头“五十年的起步价是二十万元,这株老山参,就按照八十年算,每十年加两万,那就再加六万,一共是二十六万,哑巴老哥,这个价格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