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耙地机,用来平整稻田。
刘青山听了点点头“行,到时候从合作社的公共资金里面出钱,估计到时候你还得跑一趟龙江那边。”
“大概三月初育秧,俺想在这之前,就把农机具买回来。”
二彪子想了想建议道。
“这样啊,只怕过了初五,你就得去龙江,正好给那边的徐教授拜个晚年。”
刘青山觉得这样也不错,二彪子认了徐教授当干爹,于情于理,都应该去给拜拜年的。
十多里地,很快就到了公社,不过到了公社大院,车却进不去,院子里,一支秧歌队扭得正欢,那看热闹的,简直人山人海。
他们只好找个空场儿,先把车停了,然后也挤进人群看秧歌,这锣鼓喧天的,怎么也得等秧歌队撤了,才能办正事。
“青山,咱们夹皮沟,今年也要组建秧歌队。”
老支书脸上满是羡慕地说着,秧歌队不是说建就建的,服装道具啥的,全需要钱。
“那肯定没问题。”
刘青山也瞧得津津有味,这时候的大秧歌,还是挺有看头儿的。
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还有专门吸引人眼球和负责逗乐的角色。
比如舞着金箍棒的大师兄,扛着耙子腆着大肚子的二师兄,特别受小娃子的欢迎,常常引起一阵哄笑。
还有拿着大烟袋锅子的刁老太太,通常都是男扮女装,脸上贴个黑痦子,耷拉下来的长毛有半尺,就跟老妖婆似的。
秧歌队扭了好半天,这才又去别的单位拜年,公社的勤杂员还给发了两条烟,算作辛苦费。
等人群散了,刘青山这才领着林子洲进屋,反正老支书他们参加的表彰会是在明天,不差这一会儿。
“孙书记,过年好。”
刘青山打了个招呼,然后还伸出巴掌“有没有压岁钱”
“有,赏你一个大巴掌。”
孙书记假装瞪了刘青山一眼,然后目光就落到林子洲身上这位好像不是一般人啊
结果刘青山一介绍,还真不是一般人,这种大记者,孙书记以前只是有机会在报纸上拜读人家的文章。
而且采访这种事,也不全是正面的,孙书记虽然觉得自己立身很正,可心里也是慌慌的。
刘青山介绍完就撤,倒是老支书留在这,负责一些沟通上的事。
他到外面跟二彪子去了一趟邮电局,果然收拾了一大包信件,基本上都是大姐夫的。
另外还有杨红缨订阅的刊物,正好前两期一起拿回去,估计老四老五肯定得高兴坏了。
出来之后,刘青山冲二彪子问道“你大哥昨天打电话,跟你们说没说,退伍之后有什么打算”
“好像是要留在县里哪个工厂,进保卫科,三凤,俺哥是战斗英雄,以后也能吃上供应粮,端上铁饭碗啦”
二彪子显得很兴奋,他心目中,大哥张龙,就是全家人的骄傲。
刘青山却未置可否,他知道张龙的人生轨迹,很令人叹息。
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林子洲这才从公社出来,后面还跟着满面春风的孙书记,一直给送到车上。
看到刘青山,孙书记只是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重新出发去碧水县,到那已经是中午,刘青山想了想,干脆直接领人去招待所,先混一顿饭再说。
林子洲把工作证拿出来,招待所的人顿时吓了一大跳,赶紧就要给书记和县长打电话。
还好刘青山说明情况,正好中午时分,郑红旗也回来吃午饭,从门口走了进来。
“郑县长。”
刘青山招呼一声,在正式场合,他当然不能再叫郑大哥。
看到他,郑红旗不禁面上露出微笑,径直走过来。
没等他开口呢,刘青山就介绍说“郑县长,这位新华社的林记者。”
“哦,林记者,您好您好,欢迎来咱们碧水县。”
郑红旗反应很快,连忙伸出手。
然后就听到刘青山又小声说了一句“林记者是俺老姐杨红缨的姨夫。”
原来如此,郑红旗暗暗松了一口气,刚才弄得他也一下子紧张起来,有这层关系就好办了,而且前些日子刚刚电话联系过。
聊了几句,一瞧林子洲就要进入正题,刘青山连忙朝老支书和拐子爷爷他们指了指,低声说“还没吃饭呢。”
这不,名正言顺地在招待所混了一顿好吃的,刘青山留下林子洲在这做采访,他开车去人武部送人。
在人武部大门外下车,门口有战士站岗,说明情况,才被放行,不过人可以进去,车却必须留在外面。
人武部这边,也有专门的招待所,进屋登记,服务员查看一下说
“张龙同志,就住在101房间,我带你们过去。”
“好好好”
张连喜即将看到分别好几年的儿子,也格外激动,就知道一个劲点头了。
还有二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