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共诛郤氏(1 / 3)

国君率领中军和新军离开“新田”南下。

吕武在“新田”待了半个月,主要是展开一些必要的社交,中间回到封地一趟。

因为预感到“山雨欲来”的关系,他会封地就做与军事相关的事情。

部署封地上的防御是其一。

再来就是让在北疆活动的那一个“旅”撤回来。

他还对所有的“徒”下令征召,再征调“羡”,一下子整编出了两个“师”。

算上留在“新田”的一个“旅”,一下子阴氏集结了两个“师”又一个“旅”。

一般情况下,贵族是不能在“新田”周边留驻成建制军队的。

只不过,赵武要向吕武借一个“旅”的事情,早就搞得人尽皆知,算是一个借口。

“如何行事,依我之令为准。”吕武该交代的事情已经交代,离开封地前很严肃地再嘱咐了宋彬一句。

宋彬对吕武回到封地就集结军队,多少是有些心理准备。

这位家臣说是阴氏的第一家臣,更多的时候是负责军事相关。

他能感觉出吕武总是有一种紧迫感,大多数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会那样。

当周边各家的动作有些频繁之后,老吕家跟着戒备,在晋国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

谁都不想稀里糊涂死掉,偏偏很多家族就在稀里糊涂中被灭门,还不搞得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吓得大家伙就紧张起来?

吕武已经走完了手续,获得“霍”地。

这样一来,他名下的封地增加到三块,分别是“霍”地、“阴”地与“吕”地。

其中“霍”地是晋国西北疆最大的一块土地,晋军屡屡跟秦军交战的“交刚”就属于“霍”地所有。

获得“霍”地之后,吕武等于直接跟白翟比邻。

“霍”地很大,却是地广人稀,发展潜力什么的不提,环境显得很糟糕。

多有沼泽,盐地到处都是,说白了就是农耕的价值极低。

之前就是因为发展农耕困难,再加上秦国屡屡侵犯,赤狄和白翟不断袭扰,才搞的“霍”地压根就没人要。

现在秦国被打趴下,白翟向西进行迁徙,军事上的威胁降低,却不能改变“霍”地缺乏农耕价值的事实。

说白了就是,看着地盘挺大的,却是一个穷乡僻壤的鸡肋。

怎么来发展“霍”地这一点,吕武早有想法,只是怎么都应该等国内局势稳定下来。

都要乱起来了!

哪一家毛病了还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搞建设?

做好了该做的事情,吕武重新来到“新田”。

出发前,他又派出梁兴往周王室那边过去。

找谁,又干些什么,明摆着的事。

肯定是跟公子周有关。

因为国君不在,中军将栾书和中军佐郤锜也都出征,上军将中行偃成了实际上的话事人。

一样留守国内的还有上军佐韩厥、下军将智罃、下军佐郤犨。

鉴于中行偃年轻又没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功劳,话语权肯定是要受到挤压,甚至是受到排挤。

这一点中行偃自己也明白,不得不凡事跟其余几位“卿”商量,凡是有“卿”反对,他也就不再坚持。

事实上,晋国很早之前就已经进入到共和制啦!

什么事情都要“卿”进行商讨并制定,再通过投票的方式去决定要不要和能不能执行。

等待“卿”的内部投票通过,再递交给国君这个工具人进行盖章,正式地颁布下去。

相对来说,近一段时间的“新田”非常平静。

这种平静显得极为难得,却给了一些人足够的警示。

用一个成语,就是暗流涌动!

吕武在“新田”该干么就干么,时不时地与年龄差不多的人聚会,再来就是处理跟齐国、杞国、莒国和大邾的邦交。

关于要不要接受杞国灭亡在这一件事情?

吕武只是汇报上去,最终的决定不是他所能左右。

倒是韩厥和智罃都提醒过吕武,要谨慎地处理齐国的邦交。

齐国怎么都是一个一流国家,还是当时极少的一流国家之一,并且经济实力很强。

吕武按照晋国的国策延续,与魏相一块合作着进行操作。

总之,齐国乖乖地跟鲁国玩耍就好,并且不能闹出太过分的事情,要不别怪霸主爸爸亲自下场。

日子在充实又愉快的情况下一天天过去。

吕武暗中关注下,讶异地发现不但栾氏没什么动作,郤氏也没有太剧烈的反应。

当然,指的是没起新的冲突,不是说双方敞开胸怀。

现在,栾氏和郤氏长期在封地集结部队,搞得跟他们接壤的贵族提心吊胆,不得不跟着集结部队,又让本来跟栾氏和郤氏没接壤的贵族也要集结部队自保。

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就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