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车的建造,完全是在一种极其绝密的情况之下进行的,这块阵地,两面环水,在水面上,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巡逻的船只,岸边更是设立了环型的防御阵地,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亦是全天十二个时辰轮流值守。
整个阵地,非常的庞大,四周围全部用十丈以上的白杨树干围成栅栏,覆以青色的幔布,除了北边有一个出入口之外,其他地方再无出口,而且就这么一个窄窄的出入口,还设有三道关卡,任何人员车辆的进入,都要经过反复地盘查,以防止吴国奸细的混入。
而且营地的周围不但用栅栏幔布包围,就连每辆投石车的上面,都装有顶棚,那怕是吴军在对岸登上山顶或者是爬上高高的刁斗,都无法看清楚魏军在营地里面究竟做什么。
安装顶棚不但可以防敌人的刺探,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江南一带,本来就是多雨的天气,尤其是到了梅雨时节,连月不开,阴雨霏霏,严重地影响了建造投石车的工程进度。安装了顶棚之后,即使是在下雨天,也不会影响到工期进度,工匠完全可以在防雨的顶棚下干活。
这个投石车阵地,是曹亮灭吴的秘密武器,既然是秘密武器,那就得需要保持足够的神秘感,在发起攻击之前,绝不能让吴人事先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
这么一大片的阵地就矗立在吴人的眼皮子底下,不激起吴人的好奇心才怪,这块阵地越是神秘,吴人就越想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会对吴军的长江防线产生什么影响。
丁奉很快就注意到了魏军的动向,他们在西江口大肆圈地,每日进进出出地车辆是络驿不绝,运送了来大量的人员和物资,这不禁让丁奉是心疑惑,魏军这是要在这儿造船,还是造浮桥?
如果是造船的话,那似乎没这个必要,因为吴国得到了情报,魏军已经在巢湖之上打造出了千余艘的战船,这片西江口的营地,如果真是造船的话,比起巢湖的造船基地来,那就小得多了,而且光见魏军在这里鼓捣了多日,一艘战船都未曾下水,按这个情况来看,显然魏军在这里造的不是船。
除了战船之外,想要渡江,另一种可能就是浮桥了,但长江水面宽阔,可不是寻常的江河,如此宽阔的江面,水流的冲击力非常的强,搭建浮桥的难度非常的大,吴国往来于江上,常常都是只靠渡船,从来也没有搭建过浮桥。
就算魏军有可能搭建成功,但那也必须是要在无干扰情况之下才有可能完成的,东吴的水军可不是吃素的,绝不会任由魏军在江面上搭建浮桥,所以魏军在击败吴国水军之前,几乎没有半点可能将浮桥建成功,就算他们真这么做了,也是一种徒劳。
如果魏军在西江口不是建战船,也不是建浮桥,那么他们还能有什么别的招数吗?
丁奉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如今丁奉身为建业都督,执掌长江下游的防区,对岸魏军的任何动静他都是极为密切地关注的,魏军既然搞出如此的阵仗,显然是来者不善的,所以丁奉就是想方设法,也要搞清楚魏军的真实意图。
可魏军的防范实在是太严密了,营地的周围,全是高耸的栅栏和幔布,根本就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丁奉亲自登上了建业城外最高的山峰,也只看到了一片片青色的幔布,将魏军的营地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再加上距离很远,丁奉根本就看不清楚魏军究竟在干什么。
这不禁让丁奉是寝食难安,对于任何人来说,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是好奇,丁奉当然也不例外,于是丁奉派出去了无数的斥侯和密探,潜入到蜀军的营地周围,想一探究竟。
但魏军的防范实在是太严密了,吴军的斥侯根本就无机可趁,许多的吴军斥侯不是被巡逻的水军擒获,就是被乱箭射死,就算有个别的人乔装改扮,但也无法通过魏军的岗哨,进入到营地的内部。
尝试了多次之后,吴军那边依然无果,最终也只能是选择了放弃,西江口的阵地,一直以来,便成为了谜一样的存在,里面究竟有什么,成为了萦绕着在吴人心中最大的疑惑。
这片营地内究竟有什么,吴国那边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也是五花八门的,但他们仅靠猜,根本就不可能猜得透。
也有人认为,这是魏军在故弄玄虚,转移吴军的注意力,魏军打造的重点,还是巢湖上的水军,无以舟船,何以渡江,所以吴人纠结于西江口的魏军营地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当务之急,还是盯紧了巢湖上的魏军水军才是正解。
不过对于丁奉来说,魏军的水军他们压根儿就不惧怕,尽管说魏军的水军规模庞大,但两军对垒,若是人数和战船占优的一方可以轻易地取得胜利,那这仗还要打吗?
一旦真正开战,比拼的可不止是人员和船只的数量,更多是经验和战斗力,而吴军在这方面占据着先天的优势,那怕魏军再努力,也是不可能超越的。
这场水战,双方还未开打,吴军就已经是占得了先机,吴国的水军天下第一,这绝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是魏国还是蜀国,都没有能够与吴国水军相抗衡的水面力量,在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