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的突然病逝,除了给晋军带来无尽的悲痛和遗憾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茫然和迷惘,谁也不知道他们这个大晋王朝的命运,究竟是何去何从?
虽然郭淮的病逝让人感到十分的意外,因为此前郭淮的身体一直很好,健壮硬朗,突然之间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染病身故,让无数的人是扼腕而叹。
但毕竟郭淮已经是年逾古稀了,再加上这段时间连续地操劳,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也在意料之中。
可是谁都清楚,只有郭淮才是残晋的主心骨,迁都姑臧,扶立太子,这些大事,如果没有郭淮来操办,其他人都是无法胜任的,所以郭淮的这一去世,对残晋势力无疑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并且连司马炎的登基大典都蒙上了一层的阴云。
尽管在郭淮临终之前,就已经托孤大臣的事务交待给了傅嘏,但傅嘏无论是在资历上面还是在能力上,都和郭淮是相去甚远的。
此前傅嘏一直在朝廷之中任职,直到迁都关中之后,才被安排到了凉州任刺史,所以在地方的资历傅嘏并不高,很难得到属下官吏和将领的拥戴。毕竟郭淮在雍凉已经是有着三十多年的底蕴了,傅嘏到这里来,不过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说到服众,谈何容易啊!
更何况,傅嘏也只是凉州刺史,或许对凉州的官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但那些陇西的官员,和他却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又如何能让所有的人都他对言听计从呢?
傅嘏也没有想到郭淮在这个时候居然会撒手西去,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让他来处理,迫于形势,傅嘏虽然是接受了郭淮的临终遗命,但自己有几斤几两,傅嘏显然比谁也清楚,如何处理目前的这个摊子,他还真是有力不从心之感。
抵达了姑臧之后,先行将郭淮安葬了,如此战乱时期,想把郭淮风光大葬根本就不可能,不过司马炎还是赠郭淮为太傅,谥号为忠,以表其功。
安葬了郭淮之后,接下来就是准备司马炎的登基大典了,但尽管这是郭淮生前就已经安排好的,可傅嘏却发现,众官员和将领之中,有许多人对此并不是太热心,甚至许多人到了姑臧之后,竟然是托病不出。
本来如今凉州的局势已经是芨芨可危了,现在人心涣散的话,这个所谓的朝廷还没有建立起来,就趋于崩溃了,傅嘏也有犯愁了,他远没有郭淮对局面的掌控力,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回到刺史府中,其子傅祗看到他眉头紧锁的模样,便问道:“父亲为何事所忧?”
傅祗现任凉州功曹从事,此次傅嘏前往榆中迎接太子,傅祗并没有随同前往,于是傅嘏便向他讲了郭淮的托孤之事,并感叹这差事不好干。
傅祗道:“父亲糊涂啊,这样的差事可干不得,搞不好有灭门连族之祸啊!”
傅嘏略微一惊地道:“你为何这么说?”
傅祗道:“父亲您想,如今的天下大势早已崩坏,本身晋国的国号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先帝龙驭宾天,国将不国,就连赵王司马伦,都弃国降蜀,而父亲却要在凉州扶立太子,这岂不是火中取栗,遭魏蜀两国的仇视吗?不管将来是谁赢了陇西,凉州便再无屏障,若父亲扶立太子在此登基,势必会遭到魏国或蜀国的讨伐,以凉州现有的兵力,打得过谁?所以败亡之局早已注定,谁拥立太子登基,将来谁就会遭到清算,此事父亲可得三思啊,一失足成千苦恨。”
其实傅祗的判断也不无道理,如今的晋国流亡朝廷已经是人心涣散,此前仅仅是凭借着郭淮的个人能力勉力维持,而郭淮一死,就分崩离析了,再难挽回。
尽管现在傅嘏的地位和以前的郭淮差不多,但论对凉州的影响力,却是相差太远的,如果傅嘏强行地扶太子司马炎登基,势必会遭到魏蜀两国的忌恨,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就是因为想要争个谁是正统,魏蜀吴三国多少年来战争不断。
本身司马昭的篡位登基,就已经招来了魏国的疯狂报复,如果司马昭安份守己一些,或许关中防线还能维持原样,可惜正是因为司马昭的作死,才导致了现在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如果傅嘏按照郭淮的计划将太子司马炎扶上皇帝宝座的话,很容易会成为众矢之的,就连傅嘏都会成为魏国和蜀国首要报复的对象,将来一旦凉州失守,傅家很可能会有灭族之祸。
而且傅祗也看出现在凉州官吏对司马炎登基并不太感冒,事实上,这便是众人对残晋的势力没有任何的信心,所以傅祗便劝傅嘏低调一些,暂缓让司马炎登基,等到将来机会成熟了,再登基不迟,真要是没有机会,那就偏安于凉州,看魏蜀两国厮杀,最好是他们斗个两败俱伤,这样或许还会有一丝机会的。
傅嘏考虑了一下,觉得傅祇说得比较有道理,如果司马炎不称帝,那么在凉州,他便可以隐忍下去,而司马炎一旦称帝,就会站到风尖浪口上,正如司马昭,不称帝或许能安安稳稳多活几年,一称帝,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却是很快地踏上了不归路,所以此时的司马炎,还是应当向当年的刘邦一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帝,卧薪尝胆,以图将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