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曹亮的办法(2 / 3)

,在平原地带封锁消息并不太困难,只要在从弋阳通往无强口的道路上,多设岗哨,严查吴军的奸细,便可以比较轻松地避免行踪外泄了。

拿不到征南军的行军路线图,想必诸葛恪也是不敢冒然从事的。

任览对曹亮的计划是绝不赞口,立刻下达了军令,令一部分的军队去封锁道路,多布岗哨,争取彻底地消灭吴国奸细的活动,将平原地带牢牢地控制在魏军的手中。

而主力部队,则立刻启程,奔赴弋阳。

任览急着找曹亮,就是要商议军情的,两人匆匆地赶回了征南军营中军帐,文钦等一干校尉牙门将已经在中军帐候着了。

任览找众将来要商议的事,自然是押运粮草辎重的事。

虽然说押运粮草看起来是一桩简单的事,谁的野战军都不屑干这种差事,但后勤补给事关整个大军的命脉,却是万万疏忽不得的,所以任览一接到司马懿的军令,自然得找众将来商议。

由于东南战事连绵不绝,所以经营东南防线是曹魏的立国之本,构筑东南防线,不光是驻扎数量足够的军队就行了,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包括诸如屯田、驿站、后勤运输等等诸多的事务,其中保障后勤运输尤为关键。

虽然为了保证前线军队的粮草供应,魏国在淮南大兴屯田,但是由于淮南地区自然灾害较多,不是洪涝就是旱灾,再加上吴军不时地滋扰破坏,魏国想让屯田能满足淮南军民的粮草供给,也常常是勉为其难的事。

而且淮南的军队在数量上仅仅也只能满足一般的守备需求,一旦吴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魏军就需要派洛阳的军队前往增援,这无疑会加重淮南后勤补给的负担。

所以为了保证淮南战局的稳定,魏国朝廷在后勤运输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从洛阳到淮南前线,至少也有一千多里的路程,如此长距离的运输,单靠马拉骡驮,肯定是不行的,古人常云,千里不运粮,就是因为路途遥远,粮草运输的成本代价太大,不划算。

陆路行不通,只能是想水路的办法,为了保障洛阳至淮南的运输畅通无阻,魏国开通了漕运,漕运运输成本低,这样便方便将洛阳的粮草补给运到淮南。

但目前漕运只能保证将物资运送到弋阳或者是寿春,到不是说再往前送水路不通,而是再往前的话,就进入了吴国的地界,吴国水军的厉害自然是天下皆知的,魏军如果强行地开通漕运到吴境,恐怕只能是给人家送粮食了。

所以目前魏军所需的粮草辎重,都堆集在弋阳,而从弋阳到夹石,就必须从陆路转运了,征南军担任的,就是押运粮草辎重到夹石前线的任务。

这段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约两百里左右,由于临近前线,极易遭到吴军的攻击,所以司马懿再三考虑,才让战斗力比较强悍的征南军来担任押运粮草的任务,以确保前线粮草供应无虞。

任鉴接令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乃召集众将前来,商议如何办好这件差事。

可无论那一次的战争,中军都毫无例外的是攻坚作战的主力,冲锋陷阵的先锋,什么时候干过押粮运草的任务,所以任览向众将询问时,个个皆是摇头,说实在的,他们还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曹亮见诸将都不吭气,于是道:“押运粮草,比起冲锋陷阵来,倒是一个轻松的差事,不过看似轻松,实则却是责任重大,这粮草补给维系着整个前线大军的运转,一旦粮草补给出现了问题,军心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垮掉。当年官渡之战时,太祖皇帝以寡敌众,形势危急,正是因为烧掉了乌巢的袁军粮草,袁绍的军队才崩溃掉,太祖皇帝才有机会灭掉袁绍,统一北方,建立了大魏的基业。诸葛恪自命不凡,自然不会死守夹石,肯定会想办法来偷袭我军的粮道,以断绝前线的粮草供给,逼着我军大军撤退,所以这个任务实则并不轻松。”

文钦道:“那依曹参军之见,我们该当如何行事,才能保证粮道无忧?”

曹亮扫了众人一眼,微微一笑,道:“从弋阳到夹石,分两段路,一段便是从弋阳到无强口,另一段则是从无强口到夹石,这两段路,第一段越长,大约有一百八十里,但却是一路平原,只要有骁骑营在,吴军的偷袭成功率几乎为零。第二段路虽然只有几十里,但全是险峻的山路,地形复杂,如果吴军想要偷袭的话,就一定会选在这一段路上,成功的机会便大的多。”

任览连连点头,曹亮分析的头头是道,不由人不信服,骁骑营别看只有三千人马,但论在平原上的战斗力,那就是十倍的吴军,他也近不了身,也就是说,吴军不可能选择从弋阳到无强口这一段路发起偷袭,吴军要想有所动作,肯定会选择只有几十里路的第二条道路。

“那曹参军有何良策,能确保粮草万无一失?”

曹亮胸有成竹地道:“想要确保这一点,并不难,吴军想在无强口一带设伏,至少得掌握我军的行踪才行,只要我军能控制平原地带,封锁道路,杜绝吴军斥侯的活动,这样吴军就无法知晓我们何时通过无强口,那他们就算有心来偷袭,也无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