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的军改有效提高了俄罗斯帝国的动员速度,法金汉给康拉德的承诺是,德军会在6个星期内击败法军,然后将主力集中到东线,这是建立在俄罗斯帝国的动员需要6个星期才能完成的前提下。
6个星期是施里芬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俄罗斯帝国做出的判断。
施里芬担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时间是1891年至1906年。
乔治军改后,俄罗斯帝国的动员,从6个星期缩短为仅仅只用了6天。
俄军攻入东普鲁士的时候,东普鲁士的第8集团军和地方守备部队,加起来只有不到20万人。
俄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的总兵力为28万人。
如果伦宁坎普和萨姆索诺夫能密切合作,那么俄军确实有可能达到两面夹击德第8集团军,从而占领整个东普鲁士的战术目的。
的第8集团军指挥官冯·普里特维茨虽然能力平庸,但还是意识到危险,所以在俄军攻入东普鲁士之后,德军一直在后退,没有和俄军正面交锋。
时下的军队,行军速度异常缓慢,一个师在行军过程中,队伍会绵延十公里以上,很容易被敌人抓住破绽。
近卫军因为乔治的军改,素质有了巨大提高,行军速度比较快。
战争爆发后动员的部队素质较差,组织混乱,每到一地还要执行哥萨克的传统,以战养战,大肆掠夺战利品,所以情况就愈发不乐观。
对于俄军来说,另一个更大的隐患是,法军在攻入阿尔萨斯之后,并没有进一步动作,这就给了德军调整部署的时间。
法军对面,是皇储弗雷德里希率领的德第五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
法军攻入阿尔萨斯不仅给了日林斯基错误信号,也让弗雷德里希惊慌失措。
于是小毛奇不得不从右翼抽调两个军前往阿尔萨斯,增强左翼的实力。
与此同时,俄军在东普鲁士的进展更让威廉二世紧张,小毛奇不得不又从右翼抽调两个军,前往东普鲁士,这导致德军执行“施里芬计划”的兵力进一步减少。
8月25号,俄军和德军在贡宾爆发一场激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德军主动撤退,俄军并没有追击。
当晚,冯·普里特维茨给毛奇打电话,建议放弃东普鲁士。
毛奇挂掉电话后,下令解除冯·普里特维茨的职务,任命兴登堡担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
小尼古拉这时候也已经意识到,日林斯基的冒进是不妥当的。
将近卫军的精锐部队配备给两个匆忙组建的集团军,也并不会有效提高集团军的作战能力,反而会导致战术脱节,带来更大的隐患。
面对复杂的局势,尼古拉有点无所适从。
这可以理解,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各国几乎都没有任何动作,以至于有人认为根本就不会有世界大战。
突然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宣战,德国向俄罗斯和法国宣战。
紧接着德军攻入卢森堡,并且向比利时烈日要塞发起进攻。
法军攻入德国,俄军也攻入德国,塞尔维亚开始反击,罗马尼亚政权更迭,整个巴尔干半岛都在动员。
一切都乱了套,几乎每天都有大事发生,令人应接不暇。
对于战争,尼古拉还是很有信心的,俄军第一批动员后,兵力增加至350万人,一共114个步兵师,36个骑兵师,这几乎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总和。
战争爆发前,德国常备军只有761万人,一期动员后,德军规模膨胀到200万人,这些部队被编成87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
奥匈帝国动员了130万人,被编为47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
法国则是动员180万人入伍,一共有97个步兵师,10个骑兵师。
以上并没有列出英国的数据。
英国本土已经开始动员,但是距离基钦纳声称的“100万”还有很大距离,弗伦奇和基钦纳正在讨论,到底要不要征召印度军团作为主战部队。
尼古拉给乔治带来了12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师。
让尼古拉颇为不好意思的是,这些部队严重缺乏武器装备,不仅没有火炮,连最基本的步枪都没有。
骑兵的战马倒是有。
别的不说,单从骑兵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俄罗斯帝国的实力。
毕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马匹,都在俄罗斯帝国。
乔治不发愁,武器迟早都会有,这一批部队却很难得。
各国第一批动员的士兵都是刚退役不久的预备役,各方面的条件都是最好的,以后动员会一次不如一次。
乔治手里也有底牌。
考虑到阿穆尔的工业能力,所以阿穆尔现在还没有进行动员。
俄罗斯帝国开始动员后,高丽和日本也开始动员,现在东亚的军营内,还有50万高日军团正在训练。
在接收了这一批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