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来来来,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2 / 3)

何磊他老岳父插了一句之后,岩刀砍才继续专业的补充道:“全名音译出来叫玎俄,是我们傣族的弓拉弦鸣乐器。傣语玎为琴,俄为黄牛角,玎俄意为用黄牛角制成的琴。所以这个也叫牛角琴、牛角玎或牛角胡琴……”

听到这,边浪扫了一眼场内,然后喊了一声:“大家稍等一会啊,等傣族的章哈过来,今天让我们大家都感受一下傣族的音乐啊!老吴,你一会好好看看那个牛角琴人家是怎么拉的,走的时候我们带一套回去!”

被q到的老吴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行,我一会好好琢磨琢磨!”

知道是还要等个分量更足的过来,大家也就都释然了,继续该吃吃,该喝喝。

不过也没让一帮人等太久,何磊家今晚就迎来了第4波客人。

这次来的就是两男一女,女的穿着传统的傣装,上身是粉蓝色的7分袖子,下身是用金色傣锦做的筒裙。

和那些大碴子牌的旅拍露肉款,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风格。那种看着风情的旅拍妆造,但其实和傣装已经没多少直接的关系了。

而今天这位章哈这一身,一点不露肉,但却是把身姿婀娜这四个字给体现到了极致。绝不是那些198拍一套送一套的旅拍妆造能比的!

尤其是腰带和头上那些金晃晃的饰物,何磊凑近了对边浪说道:“那都可是真东西,腰带一条就是10几个……”

看着那黄澄澄的10几个的腰带,边浪突然觉得那些同等卖价奢牌的皮带,简直特么就是诈骗!

还是我们傣族人民这种“朴素”且“真实”的奢品,才是能流芳百世的经典!

等他们走进之后,何磊他老丈人几个就起身让座,边浪他们几个小辈自然也跟着站了起来。

看到这个架势,在场这些摇滚人一个个都认真的看过来。

有几个直接凑过来把手机准备好,就等着录下这他们听都没听过的民族音乐。

等牛角琴被如二胡一般拉响之后,女性的那名章哈就先开口了:“宛喃嘚嗦……”

虽然边浪他们这一帮真的是一个字都听不懂,但所有人都大为震撼。

因为这个牛角琴拉出来bgm,可以说是旋律和节奏都很不突出的那种,但章哈的歌声却是能在这比二胡声更瘪的乐器伴奏下,唱出一种宗教音乐的既视感。

这就让现场一帮音乐人们大为震惊了!

毕竟宗教音乐这种东西,为了营造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感,一般都是用大调来表现,旋律的编排也非常的复杂。

可眼前这个不仅是小调,而且就是用这种两根弦的老家伙演奏出来的,在他们听来就有点不可思议。

而且按照之前岩刀砍的说法,这东西是15世纪就存在的,那这五六百年传承都没有断绝的小众音乐种类,绝对是一个很稀奇的事情了。

因为很多小众的民族文化分支,很可能就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民族融合的大背景逐渐消亡。

有些是因为这种文化本身违背了现代社会的人文准则,比如滇省独龙族的纹面。

有些那就是因为文化渗透之后,被迫的成为了时代的淘汰品,比如德昂族的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文本倒是完整的保留下来了,但是还能唱诵这一段史诗的德昂族,只剩下那些已经年过7七八旬的老艺术家了。

“奥拉夫没来,要是来了的话,他一定会对这个感兴趣的!”

木棉这话一出,就被黄凯给怼了一句:“那最好是让他晚点知道,要不然他绝对放下手里的专辑,先来把这个录了再说。”

这话要是边浪听见,一定给黄侃点个赞,并且还要怂恿奥拉夫从欧洲再找一两个他这样轴的音痴过来,把滇省少数民族的十一个史诗传唱经典内容给录完再说。

这倒不是说本地人干不好这活,主要是离得越远的人,对这些他所不了解的东西,敬畏心就更重。在拍摄和录制时候的出发点和源动力都会不一样!

拍出来的东西的视觉,也会不一样很多。

等女章哈唱完一段,接着就是男章哈开嗓了。这一来一回的唱了约莫十分钟,在那个象脚鼓手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喊了:“水、水、水……”

然后就进入三个傣族打击乐手的表演时间了。

在象脚鼓、锣和镲这三样打击乐器营造出来bgm下,在场这些傣族的男男女女,都开始起身跳起了象脚鼓舞。

岩刀砍没有加入其中,不是因为不会,而是他要负责给边浪做讲解:“嘎光是傣语,嘎为跳或舞的意思,光泛指鼓,也有集拢、堆积的意思。嘎光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

“我们西双版纳也叫凡光,有很多地方又叫跳摆、宁摆等。这舞是我们傣族最古老的舞蹈了,现在流行在20多个县市,是在年节喜庆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场地,都可以跳的自娱性舞蹈。嘎光以象脚鼓、镲等民族打击乐为伴奏,但有的地方,敲鼓、镲的人也参加舞蹈,并且带领众人围圈而舞。

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