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我爱你呀(求月票订阅!)(1 / 3)

回档少年时 邓丁 4788 字 4个月前

当飞鸟绝迹时,北国已冰封。

初见抱着课本从图书馆出来,走在有大片大片雪花的末名湖畔,看见了梅花已经在怒放,她忽然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好快,转眼间,大一上学期已经到了尾巴上。

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和学习的近半年时间里,初见记忆深刻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她真真切切地记得,当开学那天乘坐了20多个小时的列车到站的时候,广播里忽然传来嘹亮的声音:“我们乘坐的列车即将到达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bj!”

那一刻,她有些心潮澎湃。

刚开学那会儿,初见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并不如高中时期那样紧凑,空余时间蛮多,大家可以随意支配,也就是所谓的自由。然而,绝对的自由是不是也意味着不自由呢?

初见有时候会这样想。

在接下来的一段大学时光里,她也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初到bj时,放假的时候,初见也会和三个室友一起出去逛街,护国寺街道两边充满人间烟火,什刹海前海岸一派北国风光,司马台长城魏巍险峻,香山山顶有从漠北迈过燕山山脉席卷而来的干风,这一切让人沉醉。

bj最多的大概就是名人故居了。

初见去过很多,梅兰芳故居,郭沫若故居和宋庆龄故居等等,走过了那些地方,她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一种苍凉的、迷醉的、历史感与当下感兼具的感觉。思古幽情仿佛时时漂浮在这座世纪名城的上空。

后来初见才慢慢知道,现在她看到的bj,其实并不是古代的bj,明代的痕迹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除了德胜门和前门,其他的城楼基本上全军覆没。梁思成曾经建议把旧城原样保留,但是他的建议中除了保留紫禁城被采用外,其余都被否了。

至于原因,是主席老人家希望我们国家能有一个现代化的世界大城市,他说他希望从天安门上望去,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主席的愿望大概是永远也实现不了了的。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伟大,也不妨碍初见把他踟蹰于橘子洲头时说的那句似乎已经遗忘在历史尘埃里的话当做座右铭:“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悲苦的家庭出身,叫初见从小学会了自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格外强。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她就渐渐熟悉了bj这座城市,熟悉了北大的学习氛围,很快她就过一线的生活,教室、图书馆、宿舍,平静或者说是寡淡地像白开水一样。

除了偶尔参加北大文学社举办的活动,在首都的大街小巷上感受这座城市的风情,她把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文学创作上。

总得来说,一个学期下来,初见感觉自己收获满满,学业从没有落下,写的稿件经常登上北大文学报和文学社的杂志《帆》,因为那首《墟,或祖国的天空》组诗在市国庆诗歌节上拿到一等奖,她不久后就被市作协录用为会员,拿到的稿费不算多,但已经足够她缴学费和生活费,剩下的稿费攒到一定数额,她就邮寄回家给妈妈。

最重要的是,初见以自己的童年经历完成了第一部文学作品,《红女孩》,这部她从高中时期构思至今已有两年,写起来是很不容易的,但在1995年的末梢,总算是完成了初稿,里面不满意或者说还没有想好如何表述的地方还有很多。

她想先给云起看。

她想第一个给云起看。

在北大,初见除了三个室友,真正要好的朋友是没有的。不过三个室友都比较外向,性格活泼,很能聊,也有趣。

有一次,中文系四个男生约她们宿舍的几个女生去什刹海玩。初见拒绝了,她很抱歉地说她还要去图书馆看书学习。

室友廖琪知道攒局的男生真正想约的是初见,初见不去,那些男生肯定提不起劲,这个局就是一个空架子,她劝初见说道:“我的亲姐姐呦!大家一起出去玩玩嘛,你这除了上课,就是天天一个人泡在图书馆里,哪有这么多课给你学的呀,也不觉得无聊孤独吗?”

初见还是礼貌地拒绝了。

她也没有介意室友指出她性格的问题。

因为孤独有什么不好的呢?

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小孩,有水果,有走兽,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熙熙攘攘,灯火辉煌。

对于这个女孩来说,她那坚守了十多年的灯火辉煌的孤独里,到了现在,或许唯一不能缺少的大概是张云起了。

相隔两地,路途千里。

高中时代很多的事情,在渐走的时间中已经开始慢慢淡忘,那些生命当中说过很多次再见的人,就真的再也见不着了。

有时候,初见会有心慌的感觉,哪怕见不着,她每天都要和张云起通一次电话。其实那种想每天粘着他的小女生心理,初见知道实在不大好,但还是每天都会忍不住地想,好想好想。

有一次,初见问张云起:“我们多久没见面了?”

张云起在电话里面没有回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