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张云峰在忙老五张小小转学的事。
张记栖凤渡鱼粉店已经装修完工,桌椅全部到位,厨房设备也安装好,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就等四月九号那天开业。
开业之前,张云起和张云峰哥俩商议好了,在清明节回云溪村一趟,一是扫墓,二是把老妈和老五小小接到市里来住,老五现在在云溪村小学念小学一年级,来市里住,眼下要先解决她的上学问题。
张云起买的房子属于nh区,划片来算,张小小可以就读附近的姑苏岭小学。
那个年代小学生转学倒不像后世那么坑爹,后世你不缴培养费不拿钱开道,很多学校根本就不鸟你,随便找个学生太多,班级已满员的借口就能把你吊在半空中荡秋千。
九零年代初小学生转学倒是还没这么多灰色交易,但手续办理起来也麻烦的很,两边学校同样都要打通。
张云峰带着户口本及复印件和房产证先去了姑苏岭小学开接收证明,然后到nh区教育局找到工作人员加盖公章,等清明节回云溪村后,还要在云溪村小学开转出证明,接下来再到云溪村小学的主管单位加盖公章,把材料给两边学校送过去才能转学。
回云溪村的前一天,张云起又去了一趟兴隆电子数码城,他找到余林的店子,向他买三台正版爱华随身听。
余林很有点诧异,爱华随身听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价格高达七八百一台,但他诧异的不是这个,以张云起的财力,这玩意儿买百八十个也不是问题。
他问道“你怎么跑我这里来买这个,这些东西,你应该有渠道拿到更便宜的好货吧”
张云起笑道“便宜的好货等我忙完这阵子咱们再好好谈,买随身听我现在有用。”
余林就凑上来说“送女孩子的”
张云起没搭理他,问“多少钱”
余林拿了十多台颜色各异的正版爱华随身听摆在张云起面前“你自己选吧,至于钱就算了。”
“一码归一码,做生意不能让你赔本嘛。”张云起不想在这种小事上占余林便宜,他选了一台粉红色的,一台白色的,一台黑色的,然后拍了两千五百块钱给余林。
四月二号,清明节的前一天。
张云起哥俩坐小客车回云溪村。
一个小时后,到了封阳县,哥俩换成同往云溪村的小客车。
小客车驶出封阳县后,一路向南,穿过无数个飘荡着袅袅炊烟的低矮村落,向云溪村飞驰而去,车轮在积水的土路路面溅起一溜白雾,透过车窗,从辽阔的原野上望过去,是一望无际的烟叶,它们在初春和煦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到了八九月份,往烤烟房一送,就会变成金黄的叶子,变成封阳一带数以百十万计的庄稼人一整年的口粮。
到了云溪村村头,哥俩下车回家。
明天就是清明节,张春兰和张小小都已经放假在家。
张妈昨天就接到哥俩回来的电话,她特地去龙湾镇赶集买了鱼肉,又杀了一只家里的老母鸡,做了一桌子的好菜,一家人聚在堂屋里边吃边看电视,张云起吃的足足三碗米饭,他好久没体会过这种家的味道了。
吃过饭后,一家人商议起了搬家的事。
一家人去市里住,老妈和大哥一起开张记栖凤渡鱼粉店,这两件事情是张云起一手促成的,但是他还没有和张妈仔细谈过,不过通过大姐张秋兰和大哥张云峰两个人,张妈早已经知晓这件事。
张妈的个人意愿,是不想去市里住的。
这主要是因为她在云溪村生活劳作了二十多年,这里的人,这里的地,这里的生活方式都已经融入了她的血液里。
毕竟上了年纪的人,守旧,她这么大的岁数,再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过日子,出门都不晓得该往哪儿走,心里一直再打退堂鼓。
只是她也明白,眼下的实际情况是老大要在市里开鱼粉店搞事业,老二早几年前就嫁到市里了,老三也在市里念书,老四再过三个月就要中考了,估摸着也得走他二哥的老路,去市一中念书。
至于老五小小,一听说要去大城市住,高兴的不得了,这些日子天天晚上睡觉就趴在她身上,奶声奶气地问“妈妈,妈妈,大哥二哥他们什么时候来接我们去市里住呀”
作为五个孩子的母亲,张妈看着子女们一个个从山窝窝里奔往大城市,忙事业的忙事业,读重点学校的读重点学校,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这一辈子,她刘玉凤苦过累过绝望过,被全村人瞧不起过,烟田灌水跟人争水渠打架的时候被推到泥坑里过,丈夫张六顺被抓进牢里的时候甚至想喝农药过
现在,总算熬苦到头了。
有吃有穿,生活无忧,走在村里头说起她的子女,哪个能说半点闲话呢
在这种情形下,她就觉得自己的个人意愿实在是无足轻重,如果能够让子女们越过越好,让老张家兴旺发达起来,莫要说要她去城里住,天南海北都成
再说了,她去城里住不是去享福的,眼下鱼粉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