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国际空间站,并没有联系中方。
亦或者太一天工,或者“清空联盟”。
阻力在源于在项目中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的美国。
理论上“清空联盟”是最合适的,作为名义上的“国际组织”,虽然主导方是中方,但毕竟脸皮上能说得过去。
至于《沃尔福条款》,说实话,莫要高估任何条款、约定的约束力,所谓契约精神,就是对自己有利时遵守,对自己有害时装瞎。
但真正制止求援的还不是nasa,而是美方高层。
消息上报多个部门,最后甚至捅到了正在杭城开会的大首领奥玛那里,但最终还是不被允许。
原因很简单,一周前,他们才为了提振士气,彰显太空实力,搞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拒马计划”。
这才过去几天,又要向中方求援?
承认自己连个火箭都发不上去?
这让全球人怎么看?
不知不觉间,各国都在加大对航天领域的投入,这个领域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似乎变成了“科技高地”最耀眼的旗帜,而美国依靠“登月”铸就的光环却摇摇欲坠。
他们没有改变自己,只是这两年世道变了。
无论如何,航天方面的落后,开始更严重的损害美国的威慑力,而威慑如吊命良药,一刻不能停。
所以最后,从“正制”而非科学的角度,美方给nasa传达了指令:启动备选方案“气体排出规避”,但不要求援。
全部押宝在俄罗斯,可以有能力一周内发射火箭上去运送补给。
美方将不计成本,提供尽可能的支持俄罗斯。
得益于在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绝对主导权,虽然一些国家颇有微词,但最终还是依此方案执行。
十几万米以上的轨道中,国际空间站目前还安然无恙。
十二名宇航员并不清楚地面的一些勾心斗角,但他们知道空间站和他们自己,即将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马卡洛夫,指挥台怎么说。”
来自美国的女性宇航员苏妮紧张的询问着,她的表情严峻,甚至有些憔悴。
壮硕的马卡洛夫沉吟片刻,看向所有人,说道:“地面指令,要我们启动气体排出的紧急方案,向上方轨道紧急规避,预计轨道上升800米,加上减速,气体排出总时长在1800秒左右,分六段执行。”
虽然是俄国人,但他是目前空间站的站长,也是所有人中最资深的宇航员,他已经在这呆了半年之久,承担着团队指挥工作。
“1800秒?开什么玩笑!我们会损失绝大部分气体!”
苏妮情绪激动,感觉不可置信。
这种紧急方案在空间站设计之初就有,但从没有启动过,宇宙中不光是氧气,任何气体都是极其宝贵的,这个排出量吓到她了。
其他各国航天员也格外震惊。
他们分别来自日本、巴西、比利时、西班牙、挪威、瑞典和德国。
另外俄罗斯航天员两名,美国宇航员三名。
马卡洛夫摇头道:“我们会关闭部分舱室,然后严格控制排出速率,所以时间才会这么长,另外不用担心,地面会在一周内发射火箭,为我们运送补给,包括制造气体的原料。”
“而我们的剩余的气体至少能支持12天,如果减少活动量,可能可以达到14天。”
苏妮冷笑道:“一周内发射火箭?你知道送我上来的火箭延后了多少次么?四次!我比计划晚了六个月才登上空间站!”
马卡洛夫看出来苏妮已经失去了航天员应有的冷静,任由她发泄情绪,会严重影响到其他人,于是换上了一副严厉的口吻。
“发射火箭的是俄罗斯,不要将其和你们的垃圾美国相提并论!我们拥有最好的火箭技术!”
这时巴西的航天员出言道:“如果不规避,400枚碎片一定会破坏空间站么?毕竟对于尺寸我们还不知道,而且我们有最安全的飞船舱。”
是的,国际空间站每次完成运载工作后,送货的“飞船”会保持连接状态,直到下次运载。
但很可惜,那不是真正意义上可以自己移动的“船”,只是一个圆柱形的“舱”。
但它作为可以直接穿越大气层的存在,要更硬更坚固,并且紧急情况会作为国际空间站的避险舱。
马卡洛夫:“没人愿意赌这个概率,况且飞船舱无法容纳12个人。”
还有半句没说,那就是比起十二个宇航员,地面可能更在乎国际空间站的损失,不可能让他们当缩头乌龟,任由1500亿美元的空间站就这么被撞成筛子。
这还是二十年前的造价,放在现在数千亿至少的,而且背后代表的东西更多。
类比一下,气体排出最大的风险在于宇航员的生命,但当缩头乌龟保守防御.以后可能就没有国际空间站了。
马卡洛夫环视众人,沉声道:“立刻检查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