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这是命令,而非商量(1 / 2)

第754章这是命令,而非商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新郑城外倒是没什么好风景。

六国联军与秦国大军厮杀数年,边城倒是固若金汤,可腹地早已是生灵涂炭,十室九空。

就像赵国一样。

近些年又逢大旱。

若非齐国支援粮草,李牧手下的兵卒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该说不说,似乎老天爷真在帮秦国一统天下,凡是阻挡秦国一统天下的国家,要么是民心不齐,要么是将领无能,要么是士气不振,要么是天灾频发,只有秦国,自郑国渠建好后,沃野千里,名将辈出,贤臣良多,又在军功制下培养出了大批可用的士卒,这才能在六国联军及诸子百家的针对下,以一己之力,将六国联军拦在函谷关外,寸土不让。

赵国如此,韩国也不咋地。

韩非回来时,看见的是满目疮痍。

白亦非凯旋归来时,看见的也一样是满目疮痍。

没带随从。

因为像他这种高手,不需要随从。

随从对他而言的意义就是打杂的。

如果碰上一个硬茬子,是他打不过的那种,就算带几个随从出来,结果也是一样打不过的,所以,带几个随从的价值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可如果他碰见一个不长眼的小人物,自己能解决的那种,那他又有什么必要带几个随从出来呢

故此,白亦非没带人。

骑着高头大马。

从新郑城的北门出城。

直行三里,见一凉亭。

亭中人影闪烁,但白亦非并未恐惧。

驭马而行,来到亭前。

翻身下马,顺便拍拍胯下战马粗壮的脖子,捋捋还算干燥的马鬃,把缰绳随便挂在附近的灌木丛上,自己则裹着一身烈烈作响的红袍向凉亭走去,很快,就走到了凉亭的入口前,看清了亭内的年轻人。

很年轻

这是白亦非对林朝辞的第一印象。

而他的第二个印象是很危险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大家都是井底之蛙,所以他从不为自己的实力骄傲,此行随项燕征战沙场,他也见到了不少高深莫测与让他自觉难敌的高手,极大拔高了他的眼界与见识,可是,能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让他产生如芒在背的刺痛感,放眼天下,可能也就只剩下那位被另一个世界的阴阳家放在战场上专注于斩首的星魂了。

天宗晓梦他没见过。

所以不予评价。

如今,又冒出来一个。

“莫非秦国真就必定会一统天下”

即便白亦非心智坚定。

此刻,也不自觉的胡思乱想了一下。

主要是林朝辞的手法太熟悉了,此事的作风也让他倍感熟悉,能在顷刻间颠覆并取代夜幕的势力,不算国家,他能想到的只有罗网,也只有罗网,才有能力、有资源、有条件培养出这等优秀的人才,也许,应当称其为“杀手”更合适。

不过,白亦非保持沉默,林朝辞却没保持沉默。

凉亭内,总共就两个人。

总要有一个人先开口。

话题才能进展下去。

且,又是他邀请白亦非来此。

总不能逼白亦非先开口。

那也有点太失礼了。

不管白亦非这个人是好是坏,他存在可被收服的特点,也存在特殊的价值,那就没必要纠结一些不重要的细节了,无非是吸食了少女的鲜血,这种行为与青翼蝠王韦一笑类似,可以死,也可以不死,故此,也就随他心意进行裁决了。

要说违反人伦,到也不至于。

举个例子就好了――那位名传千古的岳武穆曾写下一首词,其中有一句叫“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话,足见古人对吃肉喝血这件事没啥忌讳,只要不害自己人就行,甚至说,如果你能用这种方法令敌人恐惧,还会被传为一种美谈,有可能在后世留下浓重色彩的一笔。

故此,就真的是挺随心的。

不过,此前两人从未见过,开口拉关系什么的也太过不自然,想了想,林朝辞还是采用了标准的古龙式对话,简洁、理智且直指核心“你来了”

“我来了。”

白亦非如此说着。

倒不是他模仿林朝辞说话。

也不是他看过古龙的。

而是他本就是个不愿意废话的人,尽管这一问一答也算是废话,来不来的,他们俩都不是瞎子,都能看见彼此,何必问,可一想到这是对方有话要说,作为开场白,这句话还算干脆,也就回了一句。

下一句应该接“你不该来的”。

只不过,林朝辞没有照本宣科。

古龙是古龙,他是他,古龙又没和白亦非说过话,他又把剧情搅的一团糟,自是按他的剧本来。

点点头,开门见山“既然来了,她却没来,我想,你想表达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