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成交(1 / 2)

天色还暗。

山,木屋,河,田野都藏在薄雾里。

邮电所的一家人已经早早起来了。

母亲觉得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也没什么不好。

刘晔饰演的儿子却觉得家里必须有个干部,父亲要退休了,自己得把他乡邮员的身份接班过来。

然后,告别了母亲。

接着就是一个侧面的长镜头。

山野,拱桥,一只狗在最前面走着,父亲背着包裹走在中间,儿子因为经常和父亲见不到面,走在最后面。

一狗,两人,群山。

再加上那种薄雾蒙蒙的感觉。

是一副唯美的如水墨画一般的画面。

走在绿意盎然的湘南山脉之中,两人一狗把信件送到了一個又一个只能步行到达的乡村中。

途中还有一封单独的信。

是送给一个叫五婆的老奶奶的。

她儿子死了,孙子考上大学后再也没回来过。

五婆天天哭,直至哭瞎了双眼。

那封单独的信,说是信,其实就是孙子寄的十块钱。

没有什么信。

信是一张白纸,是父亲在一次次的说着善意的谎言,谎称那是他孙子写给她的信,还把信的内容给补齐了。

就这样,父子二人走过了几百里山路。

父亲把一个个做乡邮员的注意事项告诉了儿子。

路途中,遇到一条河,和父亲不熟悉的儿子背起了父亲,在背上,父亲想起了小时候自己背着儿子的画面。

父子的距离被越拉越近。

良久,影片放映结束。

回想起影片里郁郁葱葱的山,碧绿色的水,浓浓的父子情,责任感。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着部片子了,顾铭还是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

“好片子啊”

听到顾铭这句话。

猜测顾铭是想买,李小萍就扮演起了压价的恶人的角色。

当然,顾铭都说好片子了。

她也不能上来就唱反调。

而是先夸了一顿。

“确实不错。”

“片名有些土味,但内涵却乡而不俗,满是优雅与诗意。”

“可是”

李小萍话锋一转,“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片子,怎么卖啊”

“现在大家都在削尖了脑袋往城里走。”

“谁想看全是山水,这么静谧的片子”

“得奖吧,你这片子也没刻画出足以在三大拿奖的东西来,甚至都找不到任何的冲突。”

“主演还是些新人,没有大牌明星。”

“唉”李小萍摇了摇头,“想要卖出票房难啊”

“嗨”霍建启也微叹了口气。

但脸上却不见悲伤。

这么多些天,他已经习惯了。

一家家院线都拒绝购买拷贝,甚至就连艺术院线都对那山那人那狗的拷贝没兴趣。

失望到极点,已经再难悲伤。

“制片成本多少”顾铭问。

“啊”

霍建启有些惊讶,“二百一十万,现在一分钱都没收回来。”

“两百二十万,我们启明星买了。”

顾铭懒得去提个低价。

也没有那个必要。

自己一部片子都是几千万几千万的赚,去压那几十万实在是有些坏名声。

尤其是低价买上如果在霓虹火了。

可想而知其他导演该怎么想自己

给个超出成本的价格,到时候人们津津乐道的只会是自己独具慧眼。

而且,那山那人那狗这样的片子,是什么时候都不可缺少的。

让他收回成本再少赚一点,也是对他的一种鼓励。

霍建启被这个数字震住了。

这是他自从拍摄完影片后第一次听到好消息。

他甚至都忘记了喊个更高的价。

而是撂下句“顾导,这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决定的,我去打个电话。”

“顾总,是不是给的价太高了”

霍建启离开放映室,李小萍才说出了心里的疑问。

“这部片根本没人买,他们只能卖电视版权。”

“或许能卖点国外版权,那能有多少”

“加起来一百五十万都未必能过去。”

“就这个价格,相信我吧,咱们亏不了的,还有不小的赚头。”

此时,霍建启打完电话回来了。

顾铭便不再给李小萍解释缘由。

李小萍也识趣没有再质疑顾铭的决定。

在文艺片上面,她不觉得自己比顾铭这个导演更具权威。

大家一起等了一个多小时,又来了一拨人。

那些人倒是试探性的抬了抬价。

但很快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