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府县可水陆交替,把赋税运到新郑再转运。东西方府县走水路可直达。
从新郑到郑州,如今正在开挖运河。
汴河到金水、郑水,已挖掘运河连通。
今后郑州也能四通八达了。
朱铭说道:“计划做得不错,最后能落实几分才是关键。尤其是拆迁城西的附廓居民,还有征募民夫、外调砖石木材。”
朱洋说道:“孩儿会时刻盯紧的。”
“放手去做,”朱铭叮嘱道:“做错了有人给你补救,最重要的是你要从中学会一些东西。”
“全赖父亲照拂。”朱洋露出孩童般微笑。
虽然已经成年,但该撒娇的时候还是得撒娇。
按照这套增筑方案,今后洛阳全城面积为70平方公里,比清朝的北京城(62.5平方公里)要大一些。至于洛阳皇城,比明清皇城(不是紫禁城)面积大三分之一。
能轻松容纳百万人口!
地上、地下的排水系统先得搞好,生活用水设施自然也得抓紧,百万人口不可能全靠打井饮用。
洛阳的水利系统非常全面,魏晋时期已然成熟。千金堨、千金渠、千金坞、五龙渠、代龙渠、九龙渠、长分桥、张方沟、石巷水门,这些设施有些用来饮用,有些则用来泄洪排水,构成比较完整的城市水利系统。
如今增筑面积达到原有的二分之一,五代以来废弃的某些水利系统,也得再重新修复使用。
顺便再次完善洛阳周边水利,那些用于城市泄洪排水的河渠,完全可以供附近农民用来灌溉良田。
大部分城西附郭百姓不用搬走,少部分需要搬迁的纯属倒霉。他们现有的房子,正好位于增筑的城墙和护城河区域,又或者位于新定的官方机构所在地,又或者被拆了做主干街道之类。
冬去春来。
河南、洛阳二县的民夫被征调三万人,一些去挖下水道,一些去挖护城河,修筑城墙反而不用着急。
挖出的土方,可以用来夯为内墙层。
这些民夫不但包伙食,而且还有工资可拿。
相关钱粮,户部、工部调拨一些,洛阳府、洛阳县、河南县再拨一些。
由于主要种植冬小麦,需要春耕的土地不多,因此春季征召民夫并不太耽误农时。
只要给钱给粮,民夫们就非常乐意。
大明建国还不到二十年,又多次掀起反腐大案,天子脚下没人敢乱来。就算官吏中饱私囊,只属于小打小闹而已。
王朝中后期就不行了。
像历史上那个大明王朝,仅仅过了百年,北京城的水利工程都敢层层转包。最后被一个私人承接过去,估计是因为利润太薄,只能选择偷工减料,河堤使用不到半年就垮了……一堆人头落地!
朱洋在洛阳筑城时,北方有点风调雨顺的味道。
局部稍有春旱,但整体来说顺遂人意。
但终究只是刚进入回暖期,小冰河期的威力仍在。
浙江、福建、江西在入夏之后,二十多个府县遭遇洪水,仅建州城(建瓯)就有数千人被淹死——因为暴雨下个不停,上游的建阳溪、松溪及其支流水位猛涨,洪峰抵达半日就淹没河堤倒灌入城。
建州死了一堆官吏和军将,当时他们正带着军民加筑河堤!
严州城更惨,史书上只有五个字:水暴至,没城。
连严州城东的神泉监都被淹了,那里是南方第二大铜钱铸造厂。
东南方似乎把天捅破了窟窿,整整三个省份的暴雨下得没完没了。经济和人口损失惨重。
小冰河期的真正危害不是寒冷,而是气候变化莫测,会出现许多极端天气。
报灾文书如雪花般飞到洛阳,朱铭看得是一脸无奈。
只能紧急调运赈灾物资过去,并免除受灾府县的赋税,顺便把往年逋赋一起免了。
至于赈灾立功之人,通通有赏。
死难者抚恤。
因公殉职者,比如建州的官吏将士,是在加固河堤时被淹死的,全部重重抚恤。
这破气候!
朱铭登上西城楼散心,默默看着城外民夫挖掘护城河道。
江西、浙江、福建三省,这次至少被淹死了十万人,流离失所者估计有上百万。洪水来得太大太急,无论官民都没有充足准备,谁能想到洪水直接把城给淹没了。
好不容易渐渐充盈的财政,被这么一搞又瘪下去。
(这两天被儿子传染了小儿百日咳……外婆估计不行了,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可能就是接下来两三天的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