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7【收复河西走廊】(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4751 字 3个月前

河西走廊,焉支山下。

删丹马场已经被搬空了,别说马匹,就连牛羊都不剩。

吴玠在凉州杀酋长、牧主、田主的消息,已经传到甘、肃二州。吓得那些想投降的西夏文武,被迫拧成一股绳拼命。他们还对底层军民说,明军所过之处必然屠城,想要活命就必须死拼到底。

在焉支山东南方的平坦谷地中,一支大明运粮队正在被围攻。

敌人是从焉支山东侧绕来的,那里路途较近但崎岖荒凉。而吴玠大军的前进路线,是走焉支山西侧的删丹马场过去。

这个运粮队有数千人,其中五百为驻防军,剩下全都是运粮民夫。

他们把四轮车、独轮车围起来做屏障,牲畜驮运的粮食也垒在外围,已经跟敌人交战了两个小时。

民夫死伤近千,大部分是被箭射的!

西夏骑兵也死伤惨重,不但五百明军带着弓弩,就连一些民夫都配有弓弩。这些民夫来自河湟,其中还有不少是流放犯,农闲时候必须参加军事训练。

“哒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响起,大明这边欢声雷动,他们终于等到援军了。

但来的只有二百骁骑,而西夏那边却有三千多骑。

“杀过去!”

双方将领同时下令。

西夏那边的将领叫仁多明义,出自凉州大族。西夏修筑的仁多泉城,就是以仁多一族来取名。

吴玠攻破凉州城时,仁多明义带兵跑了。

但他的那些兄弟,他族中的田主牧主,却在投降之后被吴玠砍头。有几个族人逃去甘州报信,气得仁多明义立誓报仇,因为吴玠的杀降行为太不讲道理!

这厮有血海深仇,来援的明军将领同样如此。

吴玠麾下,有两员大将。

一个叫王俊,军中绰号王开山。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外号,听他这绰号就知道是什么人物。历史上,吴玠害怕王俊投降金国,直接把刚成年的女儿,嫁给已经快三十岁的王俊。

一個叫杨政,吴玠的老部下、老伙计。

吴玠中前期打的所有胜仗,杨政都全程参与,并且执行最艰难和危险的任务。历史上,杨政跟金兵作战,九战九捷,正面厮杀从无败绩,撒里曷就是他带兵打哭的。

而且,杨政属于政军全才,治民也非常有一套。

可惜被南宋魔幻《夷坚志》黑得太惨,书里说他残忍嗜杀,就连家中姬妾也动辄剥皮。

“西夏蛮子,还你爷爷命来!”杨政手持长枪一马当先。

他的父亲杨忠,就是在北宋末年,跟西夏作战时阵亡,听说身中数十箭而死。

杨政是主动留下来的,率两千骁骑,负责保护从凉州到甘州的粮道。他把两千骁骑分为十队,一人双马沿途来回巡逻,遇到西夏就直接冲上去。

这已经是第三场战斗。

西夏兵不敢跟明军主力正面厮杀,总是派出骑兵来袭击粮道。

只见两百大明骁骑,朝着三千多西夏骑兵猛冲而去。

这么一点敌人,杨政还没放在眼里。历史上,他经常带着步兵直冲金国骑兵,全军使用大斧和长刀砍马腿。

却说三千多西夏骑兵,朝着二百大明骁骑轮番射箭。他们分成十队包抄游弋,却不敢短兵相接,射一箭立即就拉开距离。

杨政面对十多倍的敌人,竟然还在分队冲锋。

而且足足分了四队,每队又分为两个小队互相配合。五十骑冲往一个方向,同时朝四个方向猛冲,一往无前丝毫没有停止的样子。

所向披靡!

杨政亲自率领的,也只有两个小队共五十人。他硬顶着一阵箭雨,狠狠咬住前方射完箭还想跑的敌人。

那股西夏骑兵足有三百多,不断的扭头射箭,但箭矢落在人甲、马甲上毫无杀伤力。另一股敌人约三百骑,也在侧方朝杨政射箭,但就是不敢冲过来近战侧击。

杨政眼里只有前方之敌,完全不管侧面的敌军,追上一敌挺枪就戳死。

不到十分钟。

三千多西夏骑兵,就被这二百大明骁骑杀溃。

仁多明义也是有甲胄的,甚至战马也披了皮甲。但他此刻逃得飞快,这种骁骑冲锋太可怕了,不是西夏杂牌骑兵敢挡的。

都不说装备的问题,气势上就败得彻底。

西夏骑兵哪儿来的回哪儿去,顺着焉支山余脉一路狂奔。可即将来到山口时,前方一条河流挡道,那是从焉支山流下的小河,灌溉出绵延百里的狭长农耕带。

如果是枯水期,骑马就能蹚过去。

但现在是春天,焉支山上的积雪融化,导致这条小河水位猛涨。

西夏骑兵沿着河岸惊慌逃跑,眼见大明骁骑冲近了,一些骑兵竟然跃马跳进河里。对于那些没有铁甲的西夏骑兵而言,跳河逃生还有可能活命,一直逃跑迟早要完蛋。

一个又一个骑兵跳河,但将领和军官却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