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镇国九宝,天府万圭(4k)(2 / 3)

周王室之下,与晋楚、齐鲁等国相比,多半犹有胜过。”

就在这个时候,猿公的肩膀上,一尾金鲤悄然跃出,疑似在不久前被文子更新了它的资料库,传讯发表自己的看法

“厉王之时,周失赤刀、大训,幽王之时,失河图,百多年前,又亡夏之九鼎,现如今剩下的天衍级重器,大体完整的,只怕只有十五六件了。”

是我所知的那个河图吗百多年亡九鼎,是那场有老子参与其中的王子朝之乱吗经历了好几次动乱,居然还有这个数量的顶级藏宝

听到这些惊人的秘闻,赵青也是有些惊讶,并对这些“天衍”古宝的遗失颇感痛心,且相当怀疑,它们是否落在了“虚空道”这样的隐秘组织手上。

礼记明堂载“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鼓;周,县鼓。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

这些被后世所载的宝器,应该就是周武王伐商功成之后的重要收藏,不过,并未全部留在王宫宗庙之内,而是有许多被赏赐给了有着大功的臣子、诸侯。

像齐国、鲁国,在封国之初就得到了武王的大量赏赐,比方说鲁国的国宝之中,就有着当年夏后启用来沟通天界的“夏后氏之璜”,封父氏为后羿制作的配弓“封父之繁弱”;

而晋国、楚国,则主要靠着兼并其他国家,毁宗庙迁重器,收获良多,这点她自是知晓,不过,越国能够排在它们的前面,而强大的吴国连前六名都混不上,倒有些出人意料。

话说夏之九鼎、周之九鼎,是否为两套不同的重器毕竟并没有听说过,当今天下有周失九鼎这样的重磅消息流传在外。

按理来说,虞夏宝器的年代过于久远,连身为大禹后裔的越国宗室都很难激发出其中的威能,没道理武王会认为自己的后代可以使用,或许他暗中另铸了一套周之九鼎,才是事情的真相。

若是王子朝在奔楚之前,带走了宗庙内供奉的夏之九鼎,也许,这套夏代最知名的国之重器,最终落在了老子的手上

“有崇氏之钺,夏鲧在赶赴治水之前传给青年大禹的上古神兵,主要是作为有崇氏的兵权象征,本身的威能并不算强,可被视为礼器的范畴,因此夏后启在后来征伐有扈氏与伯益的时候,将其留在了禹庙之内”

见到赵青的目光长时间停在其中属于武器的玄钺上,金鲤提醒道“这九件镇国之宝,光靠一颗神珠薏苡的力量,是不可能瞒过它们的感知,绕过其沉睡前设下的血统屏障,尝试参悟其中玄奥的。”

“因此,用于收藏的左右侧殿,才是你俩应该前去的场所。或许你看过文子的书册,已经知晓,左边的那座侧殿,里面同样有着那个时代的古物,而且在数量上,多得出奇其名为万圭殿。”

阳光透过檐角雕刻着瑞兽的屋瓦,洒落在长廊上,为漆成玄色的梁柱投下深沉的阴影。微风穿过廊外的竹林,带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湿气,为这庄重的空间增添了一丝清新与宁静。

“万圭殿”片刻之后,发觉自己确实没法从九件国宝上看出什么玄奥道意,收获寥寥,赵青便来到了明堂侧殿,刚步入门口,瞬间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壮观的画面。

殿内光线微暗,透过镂空的窗棂,只见地上铺着一张张精致的兰蒲席,上面摆放着密密麻麻的小型几案与金光璀璨的铜匣,被打开的匣内,竟陈列着近万块形制、色泽不一的圭璧,均垫着柔软的彩色丝绸。

这些圭璧被精心摆放在蒲席与几案之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光彩,让她不禁联想到了“执玉帛者万国”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猜测出了它们的来历。

只见每块圭璧的形制和色泽都不同,有的古朴厚重,有的华美绚丽,均刻有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等代表各方国、氏族、部落的祥瑞图案、纹路,大部分在岁月的流逝之下,已然显露出了裂缝与破损。

它们在兰蒲席上铺展开来,如同一片繁星点点的玉海,仿佛在诉说着大禹当年会诸侯于会稽的辉煌历史。

列珪玉于兰蒲席上,燃沉榆之香,这是一种高贵的祭仪,充满了敬畏和虔诚,让赵青感到一种宁静和平和。

细心地观察着这些圭璧,她逐渐从中感应到了一种强烈的庄重感和神圣感,好像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荣和激情。

恍惚间,赵青似乎看到了大禹当年巡于茅山,会群臣而计功的场景,“方行天下,海外宾服,四夷纳职,无有远迩”,那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和豪情壮志,仿佛还在这片空气中回荡。

他站在会稽之巅,手持帝舜所赐的玄圭,俯瞰着下方众臣,那种君临天下的气魄令人肃然起敬。

毫无疑问,这座位于主殿左侧的“万圭殿”,虽然其中近万件圭璧的价值,就算加在一起也未必及得上那九件至宝,不过都属于可进行接触、允许参悟的传承,然而在范围上极其广阔,有着遍布九州四海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