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大军压境(二)(1 / 2)

今日第三更送上,求收藏,求订阅,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打赏

听到郭靖的话,众人并没有意外。

蒙古大军已经攻打大胜关十来天,每天伤亡都至少一两千人,如今已是后继乏力了。

如今摆在蒙古大军面前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增派援军继续攻城,要么只能黯然撤退。

如果蒙哥不蠢的话,相信他不会派出援军来和大胜关死磕,因为大胜关现有守军一万多人,外加数千江湖群豪,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想要攻破这道雄关,蒙古大军首先必须要花大力气打造各种攻城器械,即便有了攻城器械,蒙古人也必定会损失惨重。

蒙哥坐上大汗这个位置时间还不长,四王子忽必烈又刚死,蒙哥目前最紧要是要吞下忽必烈手下的这股势力,所以他才会发动战争攻打大胜关。

其实这场仗完全是为了给忽必烈手下兵将一个交代,否则忽必烈被宋人刺杀,蒙哥这个大汗若是什么动作都没有,那就太失人心了。

洪七公沉吟片刻,又问道“靖儿,既然好消息是蒙古鞑子即将撤退,那坏消息又是什么”

郭靖沉声道“据我们收到的线报,蒙古鞑子将会在近两日发起全面进攻,攻势应该比之前都要更加强盛”

黄药师眯着眼问道“既然他们都快撤退了,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这不是平添伤亡吗”

郭靖见是岳父发问,只好耐心解释道“岳父大人有所不知,我自幼在大漠长大,对蒙古人的习惯最是了解不过。蒙古大军攻打一座城池如果多日不克,领军的将领回去之后必然会被重罚。所以,这个领军的将领通常会在绝望下拼死一搏,亲自率军再次攻打,哪怕最后他们依然会撤军,这最后一波进攻却是不容小觑”

黄药师闻言后闭上双眼,他虽然学究天人,却并不知道蒙古人的习性,所以只好选择相信郭靖所说的话。

郭凌峰道“郭大侠,大胜关如今兵强马壮,又有地利之便,就算蒙古大军全力攻城,我们也没必要怕他们吧”

郭靖面色凝重,道“郭少侠,当年我随成吉思汗征伐花剌子模,对蒙古大军的战斗力有很深的印象。如果他们真要全力攻城我想大胜关内此刻恐怕已有不少蒙古细作了吧如果大战之时他们突然集结起来在城内发难,我们就很难守住城池了”

郭凌峰不禁一阵头大,他当然知道城内必定有蒙古细作,不过这些人穿着汉人的服饰,甚至他们当中很多人根本就是汉人,这要如何去分辨

郭凌峰长叹一声,中国人虽然自古以来就勤劳善良,但人口多了之后总会出几个败类,“汉奸”这个词可不是只有在抗日战争时才有的。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时期倭寇犯边,当时福建沿海一带被倭寇烧杀抢掠损失极为惨重,好在后来抗倭英雄俞大猷和戚继光率军英勇抗击,这才将倭寇之患逐渐解决。

大家都以为那些倭寇都是日本人,其实不然。

当时在福建沿海一带烧杀抢掠的倭寇,其实十有都是中国人,他们原本大多数是沿海一带的渔民。

明太祖朱元璋曾留下一本太祖遗训,用以教导后世子孙按他定下的规矩治理国家。

不得不说朱元璋还算一代明君,他所写太祖遗训中大多数都是很正确的治国方略,不过他也只是个人而不是神,是人都会犯错误的。

太祖遗训中就有这么一条“不得以片板下海”

其实在明成祖朱棣当政时就有意识地淡化太祖遗训中这些错误的条款,他派出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为明朝政府带回了巨额的财富,可当他去世之后明仁宗和明宣宗两代皇帝便将他所推行这套加强对外贸易的政策全盘推翻了。

明代的士族阶层都说郑和七下西洋耗资巨万,弄得国家经济枯萎。实际上呢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巨额财富,这些钱都被朱棣用于改善经济、农业等民生了,士族阶层没捞到好处,他们自然就对朱棣和郑和大加诋毁。

再说明仁宗和明宣宗这两代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只当了一年皇帝就嗝屁了,明宣宗朱瞻基却当了十来年皇帝。

朱瞻基过分依赖士族阶层,他所倡导的内阁制度原本不错,不过后世士族阶层日益壮大,明朝的皇帝又是一代不如一代,于是士族阶层开始把持朝政,几乎把皇权给架空了。

朱瞻基最为人诟病的便是重拾太祖遗训,尤其遵从了朱元璋“不得以片板下海”这句话,下令禁止对外贸易,这样福建沿海的居民可就遭秧了。

这些居民自古以来便靠海吃海,平日里出海捕鱼,偶尔与日本过来的商人做做生意,日子也能维持下去。

朱瞻基的禁海令一下,日本人不允许过来做生意了,这些人便伙同日本国内的一些浪人当了海盗,也就是倭寇的前身。

随着倭寇势力越来越强,福建沿海一代许多中国人都加入到倭寇的行列,反正也是活不下去了,还不如当强盗呢

所以,真正刨根究底的话,倭寇其实就是朱瞻基的一纸禁海令造成的

电视剧里,朱亚文所